小时候,我也曾盼望下大雨

小时候,我也曾盼望下大雨

2016-07-26    16'13''

主播: 6小7的春暖花开

358 19

介绍:
下大雨那会儿 我脑海里留有最初的大雨画面,有一天坐在外婆家屋檐下,看雨水哗啦啦往下掉,简单粗暴,容不得任何物体进去横插一刀。小姨一边在给我妹喂奶,一边自言自语:“这雨啊,是要把天给下通喽。” 后来,每一年都有那么些潮湿多雨的时间,大雨落下来,不管不顾。一遇到闪电我妹就往床下躲,觉得这样心安理得。我弟则是怕打雷,他用手指或棉花球塞住耳朵,却阻挡不了雷声轰鸣,每轰一声他就跟着尖叫,至今我仍记得他尖叫过后傻笑不止的样子。 那时候小孩子都不怕下大雨,还爱看大人在雨中有多狼狈。我们穿上雨衣和胶鞋,就安全得不得了,一安全就想使坏捣乱,尽往水深的地方踩,溅路过的大人一身水,趁人开骂前赶快溜。脱了这身装备也不怕,淋成落汤鸡还手舞足蹈。外婆忙喊道“你快给我回来打伞!”——用她的话说,人是熟的,雨水是生的,熟人哪能淋生水呢。 有天和同学去上学,半路没来由的降大雨,接着是冰雹,虽没有课本中形容的那么大,但是劈头盖脸地落,着实吓人得很。我们哪见过这阵势,混在人群里抱头乱窜,商场门口站满了躲雨观望的人。有人还拿着大哥大在打电话——是的那会儿还不叫手机,谁有这么个又重又厚的家伙还很稀罕,我想起我们家第一个大哥大用了没多久,在我妈单位给人偷了,我妈急得找了几天,还哭了好一阵子——回到这里,当时正是电闪雷鸣,狂风骤雨,那人打着电话,一旁的老太太怕他被雷劈劝他赶紧挂,他不听,老太太狠狠地说“这人真要死了”。就像很多方言三句不离脏字一样,我的老家话爱把“要死”挂嘴边以示夸张,外人听起来像诅咒,我们则听而不闻。 家长们都紧张坏了,爷爷顺着我上学路线赶来,把我背到学校,我同学被她爸直接拎回了家。到校后包括我奶奶在内的不少家长纷纷过来,为孩子换上一套干衣服。那一天好多同学迟到和旷课,老师一律不予追究,对我们来说这就是大好事儿。 然而过往也好,现今也罢,人们向来不得不面对大雨或成灾的事实。我未曾身临灾难现场,但九八年洪水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那年代还没什么互联网,获取信息基本靠电视和报纸,不像现在渠道太多,新闻太密,覆盖太快,那时一个话题可以谈论很久。我身边到处在说这场水灾,伙伴们成天喊着发大水了,长辈们说起今日又死了多少人,有受灾的也有救灾的。 当时看了篇报道一直没忘,说的是个大约才六七岁的小女孩,被洪水冲走后,凭借顽强的生存能力,独自抱着一棵树,挣扎着撑过十来个小时,最终被救援人员找到,奇迹般生还。她的家人大多已遇难,起先和她一起的奶奶也为保护她而被大水吞没。女孩让我感动得一塌糊涂,她简直是我们那时代真人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水灾不同于其他灾难,它不像大火、地震、泥石流等突然就来,一来便迅猛至极。它更似温水煮青蛙,本来只是下大雨而已,下着下着也许就会停,下着下着,也许不知不觉越过某个点,它就成了灾,过程如此自然。开始大家还在水中嬉闹,我记得那天放学下着大雨,同路的一个男生因为数学考了全班第一,喜形于色,扔了伞,一头冲进雨里。在一片杂沓雨声中他大声呼好爽,狂欢得像个傻瓜。然后在那不久,九八年特大洪水就成了人们难以抹去的共同记忆。 写完这篇时天已放晴,不管遇到什么我们终归是要继续前行。像多年前被淋湿的书本,拿到太阳底下摊开晒一晒,带着皱,也带着干爽的硬度和气味。 小时候我和我妹第一次见到雨后的彩虹,我妹的形容非常直白,她说彩虹好大,比人头还大。大人们听了直发笑,说这两个哪有可比性。说着笑着,风吹过来,吹蓝了一整片天。 本文节选自豆瓣阅读专栏《我那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