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诺贝尔奖又公佈了,最近这个话题却和中国的微商扯上了关係。
说起各类保健或者护肤产品的行销噱头,相信各位朋友脑海中都会浮现一个关键画面,白鬍子的外国老头,穿著白大褂模拟在实验室埋头鑽研,为产品量身打造研究出了专利成分,在广告中也不免要提到一句,诺奖得主某某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虽然都知道是广告的一种手段,但中国消费者们就是十分买账。
这年头交智商税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一种便是借用诺奖得主的光环招摇撞骗。早些年炒得火热的丸美曾平聘请诺贝尔奖得主谢克曼站台;而多年后,谢克曼有出息了一家名叫合发全球的产品发佈会。只要被诺贝尔奖冠名,这些成本低廉、并无科技含量的伪高技术含量产品就能大热卖,产品受追捧的程度完全不输请一线当红小生和花旦来站台。
而细细研究便能发现这些公司中,有的研发费用投入还不及广告营销费的十分之一。
除了有不请自来的天价广告站台费,国内一些教研机构对于这些诺奖得主也是出手阔绰,500万的研发投入什麽都不需要做便轻易到手,除此之外各种委聘书、名誉头衔以及豪华招待源源不断。
试问天下谁不爱钱财?在诺奖得主的眼裡,诺奖肯定的是自己的学术造诣,但却不是考核人性弱点的舞台,只要有诺奖在手,遍地黄金的中国消费市场大门便向自己敞开。
而随著越来越多类似现象被意识到,虽然也许还有很多迷信诺奖的消费者,但只要能有理智的声音出现,诺奖站台的风气获取能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