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的声音哪里来?

磁性的声音哪里来?

2016-10-09    09'00''

主播: 阿YAO🎤

312 4

介绍:
文/阿YAO 好些个朋友说,我的声音带磁性,还饶有趣味地说:阿YAO,你这么懂得我的耳朵。又有朋友说我的声音要使她的耳朵怀孕了…… 继而,朋友中有的就想知道怎样也能自己玩录音。其实,我并没有经验,也没有建议,只好根据自己的所见所为写下这些,记录我的录音制作全过程,算不得好方法,因为我也是走一步,摸索一步,日渐累积,而且还在摸索中。如果对感兴趣的朋友有用,我高兴。 我第一次亲见正规的录音全过程是1998年在湖南教育音像出版社的录音棚(当时叫录音棚,其实就是后来的影音工作室,名称不同罢了,工作属性一样)。那次也是我的声音第一次广度较大的得以传播,当年湖南省所有高中毕业班的英语测试在同步播出我的声音。我读的是英语试题部分。中文部分的题头和做题引导语是由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男播音员读的。 给我留下极其深刻印象的是后期的数码制作环节,包括剪辑、混乐。因为有可能录音出现纰漏而需要重新补录某一部分,我和另外的相关人员都留下来等待后期制作全部完成才能离开现场。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我一直待在编辑技师的身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技师的操作和面前的剪辑监视器。当时我觉得好神奇啊,我的声音就变成了波形图像,在电脑监视器上面起起伏伏,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随意地挪移和删减、替换等运作……太不可思议了,我的声音不但可以听到,居然还可视可见了! 后来,我经常参加这类录音工作,帮助教科院等机构录制英语听力试题,渐渐地,我朗读入麦的经验越积越厚,知道在麦克风前面如何把握自己的声音,同时也学会并掌握了做音频编辑的一些技巧,经过多年的断断续续的实践,这方面的技艺渐趋娴熟。 今年夏季申请了喜马拉雅FM有声平台,发上去的每一件有声作品完完全全是由我本人制作的。有人不免会发问,我是不是花了巨资为自己打造了一间正规的影音工作室?我很坦诚地说,没有。我的设备极其简洁,现在就来介绍我正在使用的软体和硬体设备。 一、硬件设备: 1、华为Honor 6 plus、台式电脑 二、录音软件: 网上下载“全能录音机”(安装在我的华为Honor 6 plus上) 网上下载音频编辑软件“WAVECN2005”(安装在台式电脑上) 三、录音房 由我家一间独立的书房改成,空间不大,尽量多有软体物品,起到环境降噪的作用,我是铺了厚实的绒线地毯,挂上了厚实的隔音绒布窗帘,一面墙的衣柜里装了衣服。(如果有可能,将连同四壁、门和天花板都进行软包装,录音效果当然是更为理想的。) 四、录音 这一步在手机上完成。 尽量先熟悉稿件,争取朗读时不出或者少出错误,为后期编辑减轻负担。 至于怎样朗读,那是用声的技巧问题和个人对作品的理解的学问,这里不多说,因人而异的。我本人是有喜欢的声音偶像的,曾经的孙道临和方明等老一辈,现在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姚科老师等。 录完音,一定要保存,格式选择“*.wav”,然后传输到电脑。 五、音频剪辑 这一步在电脑上完成。 打开“WAVECN 2005”,将录好(来自手机)的音频文件直接拖入音频编辑区,开始编辑。编辑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删除、插入、混音等等。 将编辑好的音频保存好,以待混入背景音乐。 六、背景音乐合成 将准备好的、与稿件文章内容格调相容的纯音乐(也要WAV格式)直接拖入已经处在工作状态的“WAVECN 2005”音频编辑区,音乐的音量一定要控制好,让听众感觉它的隐隐约约、似有似无。否则,音乐声太大,会喧宾夺主,听众听不清楚你的声音,继而产生烦躁感,最后无人听。 根据需要,音乐的长短可以通过增加,删除来处理。音乐处理好之后,在音频编辑区全选该音乐并复制。然后,打开已经编辑完毕的文章录音,找准你需要的插入点,将音乐混合粘贴(切记,是混合粘贴,不只是粘贴)。 最后将混合粘贴好音乐的作品保存为MP3格式,发布到公众平台。至此,全部搞定,磁性的声音就这么面世了: “欢迎您收听由喜马拉雅FM出品的《大悲寺外》,作者,老舍,演播,阿YAO。” “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由喜马拉雅FM出品的《大悲寺外》。” “亲爱的听众朋友,本集播讲完毕,感谢您的收听!” 不过,想玩录音DIY的朋友,你在玩得趣味浓浓的同时要谨记,只能把这件事当做业余爱好,不要为它误了正事,而且,在长期摸索中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阿YAO  2016年秋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