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民窟走向世界的蒙特梭利

从贫民窟走向世界的蒙特梭利

2017-01-11    09'29''

主播: 泡泡屋优效家庭

941 21

介绍:
上一期节目,我们给大家介绍了蒙特梭利教育的成就。然而,在很多人的心里,蒙特梭利似乎带着一种蒙娜丽莎的微笑,很贵族化,很遥远。事实上是这样的吗?让我们来看看蒙特梭利的起源。 在一百多年前的意大利罗马,有一块城中村。那里的街道处处散发着恶臭,挤满了一群被生活踩在脚下的人。他们往往好几家人混居在一个大房间里,没有隐私没有羞耻感。二十世纪初罗马开始步入工业化社会,需要大批劳动力。当时的的一位建筑家和慈善家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改建了贫民窟的楼房,把大房间隔离成适合单个家庭生活的小房间,以比较低廉的价格出租给他们,同时又给他们提供工作机会。一夜之间那些人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新的问题又产生了。为了维持这种体面的生活,家里的大人都必须要去工作。一群学龄前的孩子没有人管,就在楼房里跑来跑去,随心所欲地损害楼房。当时的管理人员为了这件事情很是头疼。最后他们决定在楼房里面建一所幼儿园,把这群孩子管起来。 那么请谁来负责这所幼儿园呢?他们想到了玛利亚。蒙特梭利。 玛利亚。蒙特梭利是当时罗马第一位成为医生的女性。蒙特梭利进医学院的事情让她父亲蒙羞。父女两个关系冰冷了几年。蒙特梭利代表他们那一届学生发表毕业演说,居然都没有通知她父亲。演说当天她父亲偶然碰到自己的朋友,才知道这回事,然后被朋友拉了过去。然后,她父亲就路转粉了。 为什么要请一位医生来管理一所贫民窟的幼儿园呢?这要从好几年前说起了。 蒙特梭利在精神病科实习的时候,经常接触到一群智力低下的孩子。那个时候智力低下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疾病。那些孩子被集中关在黑暗的屋子里,没有任何的娱乐可言。负责照顾他们的人厌恶地说,他们只知道吃,连地上的面包屑都不放过。但是蒙特梭利发现,那群孩子捡起面包屑以后,只是放在手上摩挲。这群智力低下的孩子并不是只知道吃的蠢货。他们在努力找一些能够让自己娱乐的事情,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这件事情给蒙特梭利的触动非常大。她开始研究弱智儿童的教育。她有自己的诊所,同时在医学院有任职。但是她还是兼任了一家弱智儿童学校的校长。在她的教育下,那群孩子有了显著进步。去参加同龄正常孩子的考试,居然取得了差不多的成绩。这件事情当时轰动一方。大家都来祝贺她。可是她却开始思考,如果弱智儿童都能得到正常儿童的成绩,那么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正常孩子的学习?自己的教育方式能不能推广到正常孩子身上呢? 毫无疑问,她的想法被当时的教育界拒绝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回到学校重新做起了学生。这一次她选择了哲学和教育学。后来她回忆这段时间,说,“在目标模糊的时候,把分散的力量凝聚在一起,这本身就很了不起,早晚会收获满满。”“那段时间我似乎就是在为一个不明确的使命而做准备。” (“To collect one’s forces, even when they seem to be scattered, and when one’s aim is only dimly perceived - this is a great action and will sooner or later bring forth fruits.” “It was almost as if I was keeping myself for an unknown mission.” ) 她这段没有明确目标的努力果然得到了回应。蒙特梭利成为了这所贫民窟幼儿园的负责人。十六个3到6岁,拖着鼻涕手足无措的孩子就这样和蒙特梭利一起走上了一条震惊世界的路。蒙特梭利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添置昂贵的玩具。因为不是正规的学校,她买不到学校专用课桌椅。不过这些都没有难到她。她自己设计教具,请人制作孩子们能够自由搬动的桌椅。我们现在看到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摆放着适合孩子的家具,每个家庭都有专门给孩子设计的小桌椅,这个最早就是由蒙特梭利开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蒙特梭利的教育其实已经进入了万千普通人家的生活了。幼儿园位于犯罪高发的贫民窟,没有老师愿意冒高风险去那里工作。蒙特梭利只好找了一个当地搬运工的女儿来照管这群孩子。这个女孩子没有任何做老师的经验,不过这反倒成为了一个优势。因为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和传统太不一样,大部分老师没有办法完全接受。而这个一片空白的女孩子却能很好的遵照蒙特梭利的指示去照顾孩子,演示教具。 幼儿园的名字叫做“儿童之家”,成立于1907年。到了1908年,儿童之家已经名声远播。世界各地的人都来参观这个奇迹般的学校。意大利女王玛格丽特,圣雄甘地,儿童发育心理学泰斗皮亚杰,精神分析学创始人佛洛伊德和他的女儿,俄国沙皇,发明了电灯的爱迪生,发明了电话的贝尔,都成了蒙特梭利最坚定的支持者。蒙特梭利开办了教师培训班。这些老师大部分都抛弃了她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接受了蒙特梭利的理念。她们回到各自的国家城市,开办了蒙特梭利学校,传播她的思想。 当时蒙特梭利甚至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的信,表达自己了解到蒙特梭利教育之后的激动心情。可惜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追踪这封信的作者了。我们只知道,二十世纪初,蒙特梭利的种子就传到了中国。可惜当时中国正是世界大战的主战场,这粒种子没有机会在中国大陆生根发芽。我们一直要等到大半个世纪之后才终于有机会接触到蒙特梭利。现在美国有四千多所蒙校,还有更多没有被蒙特梭利协会认可,但是自称蒙特梭利的幼儿园。这些学校的价格从一年几千到几万美金不等,还有很多学费减免的机会。中国的蒙特梭利教育起步晚,成本高,现在基本上被等同于贵族教育。我想这一定是蒙特梭利生前所未曾预料到的现象。我相信,是时候把蒙特梭利的金色外衣脱下来,还原她的质朴本色的时候了! 今天的节目,我给大家介绍了蒙特梭利的教育是怎样从罗马的贫民窟走向全世界的。然而,蒙特梭利究竟有什么魔力,居然能在资金人员不足的情况下,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帮助十六个穷孩子变身为淑女绅士呢?下一期的节目,我会接着给大家介绍蒙特梭利教育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精神胚胎”。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欢迎大家加我的微信ikids885,加入我们的蒙特梭利爱之旅。
上一期: 蒙特梭利帮
下一期: 来自法国的的摇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