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蒙特梭利变身之一 精神胚胎

孩子的蒙特梭利变身之一 精神胚胎

2017-01-20    12'55''

主播: 泡泡屋优效家庭

973 26

介绍:
上一期节目给大家介绍了蒙特梭利帮助十六个贫民窟的孩子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变身为小淑女小绅士。今天我们来讲讲蒙特梭利究竟是怎么样做到的。 首先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精神胚胎。 什么是精神胚胎呢?我们常常说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怎么画,孩子就是什么样。但蒙特梭利告诉我们这是错误的观点。一个人的怎么说话怎么办事,其实很大程度上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有了雏形。这个雏形,就是蒙特梭利所说的精神胚胎。 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胚胎。精子和卵子相遇的那一刻,一个受精卵就诞生了。这个受精卵在妈妈的子宫里面长啊长,就成了一个胚胎。胚胎发育的过程是很有规律的。几乎所有的胚胎都在第二个月的时候开始长脑子,第三个月的时候长出手脚,第四个月可以分辨性别,第六个月开始长肺脏。这个过程绝对不会乱。虽然发育的过程很相似,但是最后长成什么模样,却可以千差万别。除非整容,否则王宝强不会变成黄晓明。这是因为胚胎自身携带有个体独特的遗传密码DNA。这些DNA在受精卵的时候就已经形成,跟我们的指纹一样终身不变。 总结一下,胚胎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从生命的开始就携带自己的遗传密码,一直到生命结束都不改变。第二个就是胚胎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 那么精神胚胎是不是也有这两个特点呢? 人的精神是由大脑决定的。具体来说,是由大脑细胞决定的。 现代科学发现,一个新生儿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拥有了一个成年人所有的大脑细胞。这些大脑细胞的体积,形状和位置会发生改变,但是数量并不会增多。这符合胚胎的第一个特点:从生命的开始就携带自己的遗传密码,终身不变。 既然新生儿拥有所有的脑细胞,为什么他们不能像一个成年人一样的走路说话思考呢?这就涉及到脑细胞的发育了。在刚出生的时候,大脑细胞是孤立存在的,就好像一台台刚刚制作好的手机。那些手机堆在工厂里,根本不能发挥任何作用。这些手机经过复杂的销售途径到了每个人的手里,插上了手机卡,加入了信号网络,开始接受和发送手机信号。这个时候,一台手机才真正成为交流的重要工具。 大脑细胞也是这样,只有在形成一个网络之后,才能发挥作用,让一个人思考说话和活动。 我们来看看这个网络是怎么样形成的吧。从出生开始,所有的大脑细胞都在努力长大,并且伸出大量触角。到了一岁的时候,大脑细胞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到了三岁,大脑的体积就达到了成年人的80%。昨天晚上,我女儿拿出一把软尺来测量身高,我们顺便就量了一家人的头围。两岁儿子的头围是50厘米,快四岁的女儿头围51厘米,爸爸的头围是53厘米,妈妈的头围是56厘米(如果扣除头发的影响,大概是54厘米左右)。我们的身体比孩子大几倍,可以轻松抱起他们。但是我们的头却只比他们大一点点。 大脑细胞不但会长大,而且还会慢慢移动,并且伸出触手和别的脑细胞手牵手。触手牵在一起的地方,科学上称为“突触”。这些突触就是脑细胞之间交流信息的地方。一个脑细胞可以和几十到几百个脑细胞牵手。它们就形成了超级复杂的脑细胞网络,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手机信号网络或者电脑网络都要复杂得多。在0-3岁期间,脑细胞以惊人的速度形成突触。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拥有的突触数量比一个成年人还要多一倍。我两岁的儿子有时候会独自一个人不停地说话,前一秒钟在说恐龙,下一秒就变成了吃雪糕,接下来头一偏,自个儿笑地开心,然后又唱起歌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他脑子里面突触太多。装着恐龙信息的脑细胞可能和装着雪糕信息的脑细胞连在一起了。恐龙细胞一活动,就把雪糕细胞给激活了。两三岁孩子没有什么逻辑性,就是因为他们的脑细胞网络实在太乱。 那我儿子长大以后会不会还是把恐龙和雪糕连在一起呢?不会。在他的生活经验里,恐龙和雪糕的联系是很少的。慢慢的,他的恐龙细胞和雪糕细胞之间的突触就会消失。带着雪糕信息的细胞会和别的脑细胞产生连接,比如说冰箱和雪糕店。他想到雪糕的时候,不会去找恐龙,而是去冰箱或者雪糕店。就这样,孩子变得越来越有逻辑性,他的神经网络也就变得越来越清晰。等到十几岁的时候,一个人的突触减少了将近一半,那些没有逻辑性关联的突触大部分消失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脑细胞网络就慢慢形成了。 在这个脑细胞发育形成神经网络的过程中,人和人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明显。举个例子吧,股神巴菲特从小就知道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11岁就买了人生中第一张股票。到了四十几岁,巴菲特已经成了股神。我11岁的时候还在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现在马上就四十岁了,还是股市门外汉。听我妈说我十个月大就开始说话,而且还说的很清晰,这一点直接秒杀爱因斯坦。不过在经商方面,我就是坐了火箭也追不上巴菲特了。为啥,我出生的那一刻就决定了我不是经商的料,因为我根本没有多少经商细胞啊。 现在我们知道拥有什么样的脑细胞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是确定的,这些脑细胞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这个人以后能不能成为股神。就好像在受精卵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这个人能不能长成黄晓明的模样。 我们也知道脑细胞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成长,直到形成稳定的神经网络。那么脑细胞形成网络的这个过程是不是像胚胎发育一样有着特定的规律呢? 蒙特梭利告诉我们,的确有这样的规律存在。蒙特梭利曾经写到“我和孩子打交道超过四十年时间。我接触过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阶层的孩子。然而,不管是皇族的孩子,还是贫民窟的孩子,他们全都依照着相同的自然规律发育着。” (“My experience of over forty years with children of all races, of different religions, belonging to the most divergent social strata - from royal palaces to the worst slums - has shown me that the child obeys in his developments to natural laws which are identical for all.”) 人类所有的活动,包括吃喝拉撒睡,都是由脑神经调控的。一个孩子的活动能力就能反应他大脑的发育情况。比如说,刚出生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闭着眼,只能看到20-40厘米远,也就是大概吃奶的时候刚好能够看到妈妈的脸。三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听到妈妈的声音并且转头去找妈妈。这个时候逗弄孩子,就能听到他们发出世界上最美妙的笑声。接下来,孩子们会翻身,坐起,站立,和走路。我们有一个简便的说法,“一视二听三抬头,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十捏周岁独站稳。”可见这个发育规律有多明显了。 当然了,睁眼,翻身,站立,走路,说话这些活动是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感受到的,我们还可以给他们定量分级。经常看到朋友圈里发各种孩子图片,都是“孩子的第一个翻身” “今天一口气走了十步!”或者“终于开口叫妈妈了!” 不过还有很多精神活动,比如说孩子的情绪反应,学习能力,和心理活动,可就不那么容易被我们看到了。朋友圈里面就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提问,“两岁娃非要自己穿袜子,穿不上就大哭,怎么哄都止不住,求解!”“孩子三岁了,要不要报兴趣班?”“孩子又在幼儿园打人!今天挨老师批评,我都快崩溃了!”但其实这些精神层面的活动也是有一定的发育规律的。只要家长们肯花些时间好好学习,就能体察到这里面的细微差别,在家庭教育方面就会变得更有信心,孩子也能更加顺利地成长。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一个人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大脑,其实在出生那一刻就决定了。这个大脑也会按照自然的规律发育,形成一张相对稳定的神经网络,也就决定了这个人会拥有什么样的精神生活。蒙特梭利把这个现象称为“精神胚胎”。 可能有的家长听到这里会觉得有一点丧气。既然什么都是天注定,我们做家长的还在这里白费什么精力呢?早知道他没有什么音乐细胞,我为啥还要逼着孩子去学钢琴?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真的起不到作用吗?其实并非如此。相反的,家长的作用是相当的大的。家长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但是他们决定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巴菲特拥有再多的经商细胞,如果他爸妈每天黑着脸逼他好好念书,不许倒腾什么高尔夫球,不许沾惹股票,估计巴菲特也不一定能成为股神。就好像一粒橡树种子是落到大海里还是落到土壤里,一个人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就会说到蒙特梭利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有准备的环境”。 究竟什么是“有准备的环境”?孩子们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会怎样成长呢?请听下一期节目“孩子的蒙特梭利变身之有准备的环境”。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欢迎大家加我的微信 ikids885,加入我们的蒙特梭利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