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崇拜的盲目(伦理作为方法 2/3)维特根斯坦

语言崇拜的盲目(伦理作为方法 2/3)维特根斯坦

2020-11-03    52'34''

主播: 翻转电台荔枝不再更新

2160 32

介绍:
本期问题意识: 上次我们提示了一种“终止解释”的概念的存在,但是,到底问题是什么样的?如何摆脱,以及我们该怎么做呢? 语言是一种主客一体的系统,我们将在语言上克服围绕主观与客观的争端。在科学系统中,客观性(同一性)在于逻辑,在于数学,在于物理的实存物。在这一切被维特根斯坦瓦解后,语言的客观性将系于何种对象呢? 科学的“客观基础”排除了人的世界与目的,那么在语言的客观性中,伦理、传统、人的目的,又如何得到保全呢?获得一种语言的实感,也就获得了一种生活的实感。 2 语言崇拜的混乱 混淆意谓和解释的关系,本质的冲动成为一种语法问题。这是我们第一次详细描述语法问题的生成,理解为何思维与探究,被语言的误用所耽误。 终极解释:对意谓的大混淆 182节:解释性与“意谓验证” 183节:回看的解释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原因 184节:言说对象在我心里复现了(“曲调在那里”)就是个最糟糕的解释 185节:解释的不同是外在基准理解的差异,而非内在的 186节:没有固定内外一致的判断基准——直觉 187/188节:解释必然囊括意谓 189/190节:不是解释决定意谓,而是意谓决定如何解释 191节:我们当然可以掌握多种不同的意谓(但不是直达终极解释) 192节:超级意谓 / 超级解释 从解释崇拜到语言崇拜 193节:即便解释有个范本,那也不可能是全部 194节:声称预计是对应某种实在结果仅仅是语言的用法而已(这种连接是纯语言的) 195节:一个语言的使用其意义在于具体情境中 196节:实存物崇拜是一种语言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