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宝玲:石油娃摇篮

黄宝玲:石油娃摇篮

2018-05-11    14'49''

主播: 月射寒塘

231 0

介绍:
石油娃摇篮 黄宝玲 1979年,有一部记忆尤新的电影《啊!摇篮》,讲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包围延安,延安保育院老少成员为保护革命烈士后代,前赴后继突破重围,不怕牺牲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观看电影剧情,深深地为保护孩子们牺牲的叔叔,爷爷们落泪。但是,其中不泛有我们六十年代石油娃羡慕的生活场景。比如保育员爷爷给宝贝们,在八月十五做月饼场景”八月十五月儿圆呀,爷爷为我做月饼呀。”优美的歌声中,那圆圆的月饼,令我们垂涎十分,以至于回家睡被窝,肚子咕噜咕噜打架,偏着嘴巴,还是带着几份奢望沉沉睡去。那时的石油娃也同父辈们过着饥不饱食的艰苦生活。 延长百年老油矿,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有一代又一代繁衍不息的石油后人。我的父亲从十五岁入伍当兵,五八年参加延长油矿工作,当了一名工人。我们兄妹五个,大哥是五十年末生的,二哥,我,妹六十年代生的,弟弟七十年代生的。五十年代,六十,七十年代生长的石油娃,都是正值延长油矿奋发进取,经历着中国最困难时期成长起来的。 我家兄妹五个,除大哥在绥德老家出生外,下来四个兄妹都在延长永坪油矿选油站沟家属区出生的。和我同龄或大几岁,或小几岁的石油娃,父亲大都在各石油一线岗位。我家所在的永坪选油站沟家属居住区,面对面山,中间沟,东西位置相对。在靠山处窑洞高高低低交错中,由一条条不同方向小路连接各家。沟中间有一条从后山流出的小河,河水在朝阳夕落的运转中,折射每户石油家庭忙碌身影。 一处从山上引流的公共用自来小水塔,用石头磊起来,中间留一自来水笼头,让石油人每天简朴的生活节奏,有了快乐的音符。特别是下午有挑水的,洗菜的,洗衣的,邻居大妈,小媳妇及玩皮的小伙伴们,一时间大盆、小盆,大桶小桶交错碰撞,倒成了一个不小的聚会场地。那时的生活都是自给自足,在自家地畔上种些小菜,下午大人们下班回家,还有放学的我们,担水浇地是最热闹的时光。为了轻松浇地,大家都赤脚往返浇地,我便是其中一名。那种儿时乐趣一生难忘。 我们居住的选油站沟,像喇叭口的大纵沟,两旁靠山的小窑洞一户挨一户,从山底到山洼依次有人家,有百来户从农村搬来石油单职工家庭,石油娃如土地上无风遮挡的小草,自由成长。 一九五九年 ,延长油矿矿部从百里外的延长迁至到永坪油矿,好多石油人也调整迁至永坪。当时石油家庭不断增多,有延长的,甘谷驿,青化砭,子长等油矿区搬来的五口,六口大家庭比比皆是,不过进来好多双职工家庭,他们家庭的娃相比我们多了国家供应粮发放。但是生活状况远远跟不上大家庭需求,双职工娃也和我们单职工家庭娃一样,生活水平低,没多余食物。 早些时候,永坪油矿一度不容许单职工带家属,后来原油产量提高,生产形势好了,到油矿定居的家庭渐渐增多。那时居住区有”钻井队山,园则沟,红旗沟,姚萍山,选油站沟“,这些地方多是油矿家庭居住群。我记事五六岁记事起,我的家是个不大的小土窑洞,窑洞中间竖一个木棒,灶与炕间有围挡的砖泥小墙。一个坑上睡大小一家七口人人,有爸妈两个哥,我,弟妹,尽管我们小,但是晚上睡觉爸妈总有一个倒着睡。 我们生在石油,长在石油,连家里气味也散发油味,原因之一家里做饭的火灶总少不了渣油助力,再一个父亲常常一身油污穿着回家,自然油味盛浓。我们邻居上下四家,我父亲选油工,二层土台上郝叔练油工,三层土台苗叔家总务员工,四层冯叔家抽油工。四家娃共计十六人,年龄参差不齐,最大的苗姐、苗哥应该比我们大十几岁。苗哥当兵了,我大哥上了油矿学校,还有了高中班,记得大哥毕业照在红旗沟一个横纵窑洞学校中间照的,有好多油矿子弟娃,他们高中毕业后,就下乡当了石油子弟地方知青。大哥去了离油矿十几里路的村庄里当了下乡知青,记得他和许多年青人栽西红柿示范区,一条一条长地,规模真不小。他们还成立了青年队,组织活动很多。大哥走了,二哥成了家了带班的,因为父亲上班整天不在家,母亲随着油矿产量规模上产,野外大山深沟里的油井井场,也需要不少劳动力,于是油矿家妇女就当了修井场的主要劳动主力。这样家里就少了大人呵护,石油娃是大的照小的,小的跟大的。我家二哥从小跳皮聪明,他会组织弟妹到山沟割青草,割一背草,积累成一拉拉车大草垛,再送油矿牛奶站,按斤挣一分两分钱;他还利用星期天,在一个开阔地,开挖制泥草砖,给一些小建筑用,一块草砖几毛钱添补家用。二哥还养免子,家里靠墙土院地下打了一个大地洞,养了兔子,大兔又生了小兔,二哥养殖业搞得不错,那时政策不允许卖,家里过年过节就有肉吃了。我作为家里长女,爸妈不在,就负责收拾家里,中午放学回家负责热饭,洗碗,收拾小屋,洗一大家人衣物。记得一次洗衣服洗了二十几件。女娃心细看着妈披着星星睡,顶着晨黑早起,做女儿的心疼。上初中时,星期天我常顶妈妈出工。在野外井场,我的手常常被打起血泡溃烂,暗自流着泪水回家,还要笑着对妈说干活不累。 延长石油娃的生活大约在八二年左右有了大改善。记得一次放学回家,妈妈说以后不用吃玉米面馍了,我高兴一蹦三尺高。那天我妈蒸得大白馍,我一口气吃了四个,大嘴还想吃,肚子实在撑不下了。这一天的饭量太令人难忘,因为油矿人生活从此走向上坡路,我们石油娃要过幸福生活了。 记忆如一本消失不了的日记,在永坪选油站沟,石油子弟走出不少有出息的石油娃,有工程师,老师,有石油岗位上劳模,有当了重要岗位上的领导者。总之我们历经生活的苦难石油娃,在今天现代化改革的新天地里,用我们的成长经历,奉献开拓自己的石油家乡,我们一路走来,是石油母亲细心的呵护,使我们随它步步成长壮大,历史不会让人忘记石油母亲的辛劳付出,同时奉献收获让我们日日自省。感恩百年石油母亲,我们在它的温暖摇篮里,快乐自由成长,收获感恩:愿用一生一世余力助力百年石油事业,让后辈接过一代又一代石油大旗,勇攀石油高峰! 啊!摇篮,我的石油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