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译文
天下古今通行不变的达道有五,用来实行这五常道的美德有三。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交往的人伦之道,这五项是天下古今通行不变的达道;智、仁、勇这三种道德,是天下古今通行不变的美德,是用来落实这五达道的,实行起来都需要“诚”。(对于五达道三达德)有的人生来就知道它们,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它们,有的人要遇到困惑后才知道它们,只要他们最终都知道了,就也一样需要“诚”。对于实行这五达道、三达德,有的人是安然地去实行它们,有的人因功利才去实行它们,有的人勉强地去实行它们,只要他们最终都实行了,就也一样需要“诚”。喜好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知道这三点,就知道怎样修养自身;知道怎样修养自身,就知道怎样治理他人;知道怎样治理他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和国家了。
解读
这一节阐述五达道、三达德。“五达道”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交往的人伦之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是人类社会的五种基本关系,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这五种基本关系就起作用,即所谓“五伦”。处理这五种基本关系的准则,孟子后来讲得很具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父子之间有亲情,君臣之间有道义,夫妻之间内外有别,兄弟之间有长幼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古今通行不变的常道。处理好了这五种基本关系,一个人在社会上就可以走得通了,社会也就有良好的秩序了。《礼记·礼运》还讲到了“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三字经》又有另外一种“十义”的说法:“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这些都是对《中庸》五达道的展开和细化。
“三达德”是智、仁、勇这三种古今通行不变的个人品德,是用来实行五达道的。怎么获得这三种美德?要通过好学、力行、知耻。这三种美德要落实在修身上,修身关键是修养这三种美德。修身治理别人,才能治理国家天下,这就是《大学》修齐治平的意思。对于这三种美德的关系,孔子认为三者是互相联系的。《论语·宪问》载:“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把三者的次序由智、仁、勇变为仁、智、勇,在孔子看来,仁、智、勇三者的统一就是作为一个君子所应当达到的最高境界,尽管他自谦说“我无能焉”,而他的学生子贡则认为这是“夫子自道”,也就是说子贡认为孔子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孔子认为这三者是一个人修养的很高境界,它们密切联系但不是平行的,而是以仁为根本。首先,“仁”是核心,涵盖了智和勇。他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智”是从属于、服务于“仁”的。其次,勇与仁的关系是,“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仁者具有普遍的道德情怀,同时也具有内在的道德意志,因此必有勇。换句话说,仁者境界必然包含了勇这一要素。蒙培元先生说:“知、仁、勇三者,虽可以分别言之,且代表心灵存在及其活动的不同方面,即智性、情感和意志,但就心灵境界而言,三者实际上构成统一的整体境界。”“在这三者之中,仁是核心,也是统名,仁的境界能够而且应当包括知和勇二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三者实际上是一个境界,即仁的境界。”“孔子的真正贡献就在于,他不仅提出了人的学说,而且从知、情、意几方面考察了人的心灵问题,因而提出知、仁、勇三种境界,而最终归结为仁的境界。”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节有“所以行之者一也”、“及其知之一也”、“及其成功一也”三句话。朱熹《中庸章句》注释“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说:“知,所以知此也;仁,所以体此也;勇,所以强此也;谓之达德者,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也。一则诚而已矣。达道虽人所共由,然无是三德,则无以行之;达德虽人所同得,然一有不诚,则人欲间之,而德非其德矣。程子曰:“所谓诚者,止是诚实此三者。三者之外,更别无诚。”他认为这里的“一”是“诚”,这点笔者认同。至于下文“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他则认为:“知之者之所知,行之者之所行,谓达道也。以其分而言:则所以知者知也,所以行者仁也,所以至于知之成功而一者勇也。”他认为“知之一也”和“成功一也”的“一”是“勇”,这点笔者不认同,因为从逻辑上看明显不通,如果把三个“一”都解释为“诚”则通达得多,这也为中庸》后半部分讲“诚明”埋下了伏笔。《中庸》后面就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诚”是天道的根本属性,追求“诚”的境界是为人之道。又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认为一切事物的生存发展都依赖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