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牛奶》作者 舒文

《一杯牛奶》作者 舒文

2016-12-28    10'00''

主播: ~王武龙

366 4

介绍:
《一杯牛奶》 作者 舒文 我坐在沙发上,望着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伴,像是欣赏一道奇特的风景。在夕阳的抚慰下,他悠闲地坐在窗前那把小藤椅上,戴着老花镜不厌其烦地阅读、当天报纸上的所有消息。北京的、国家的、甚至世界的每一条新闻似乎都牵动着他的心,真是一个典型的北京老爷们。别看人家做不了什么事了,可关心国家大事那可是几十年如一日,对我们国家发生的重大变化如数家珍。 看到他头顶上稀稀疏疏的毛发,看到他沟壑纵横的满脸皱纹,还有一说话就露馅的豁牙露齿。这还是当年那个骑着骏马奔驰在内蒙古草原上英俊帅气的军人吗?这还是和我一起走进北京市自学考试考场的考生吗? 岁月如烟。 记得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们那代人充满革命的理想,仗着年轻,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我也一样。工作、学习起来就像着了魔,不知疲倦,不知劳累,该吃饭时不吃饭,加班;该睡觉了不睡觉,读书;该休息了不休息,写东西,简直一刻不得时闲,似乎在与时间赛跑。 久而久之,我的身体受到了惩罚,得了严重的胃病,一疼起来恨不得撞墙的心都有。每天都要吃的米饭不能吃了,一吃,胃就疼痛难忍。只能吃馒头面条等面食。我最喜欢吃的猪肉炖海带也不能吃了,吃了就疼得无法忍受,那段时间我可没少遭罪。当时多亏了五道口八十多岁的老中医刘雁生,刘大夫给我号脉后说:“不要紧,吃我三剂药试试。” 刘大夫真像传说中的神医,三剂药吃完,我的胃病奇迹般地好啦。从此,按照医嘱我不再吃任何凉的东西,什么冰棍、冰激凌都跟我无缘了。 我的爱人,那时还不叫老伴,每天早上都要盯着我把一杯煮开的热牛奶喝光,才放心离开上班。那时,我所供职的机关,要求干部每月都值一周夜班,下班后不能回家。每逢值夜班的日子,早上不到七点钟,我在办公室洗漱不久,就会看到他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来到我的面前命令似的说:“趁热喝了。” 将近10年的时间,除去外地出差外,他不管风吹雨打、不管严寒酷暑,每天早上准时为我送了大约六七百次的牛奶,至今想起那杯牛奶,还让我倍感温暖…… 虽然,我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可依然思维敏捷,四肢灵活,健步如飞,说不准与我几十年如一日,天天喝一杯牛奶有关。 随着岁月的流逝,活力四射的青年时代、年富力强的中年时代,先后离我们而去,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变成了老年。他老了,我也老了,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几十年过去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一起经历了生活的坎坷,一起经历了社会的动荡,一起经历了个人的荣辱,一起抚育女儿,一起侍奉双亲。在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子里,我们相濡以沫慢慢变老。 从1974年我们相识、相恋,至今已经整整四十年。回顾过去携手走过的岁月,无怨无悔。闲暇时候,我望着他,他瞧着我。是啊,变了,变啦!我们的容颜已经改变。我早已从昔日的小魏,变成了老魏。他也从过去的小刘变成了老刘。唯独不变的是我们的爱情,依然保持着新鲜感。尤其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升格当上了姥姥、姥爷。每当一对双胞胎外孙欢蹦乱跳地扑向我们的怀抱时,心中总是盛满了无尽的欢乐。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家永远温馨,让家人感到温暖,让家的每一处角落都春意盎然。 每当听到他故意拉长音地叫:“小——魏”的时候,我便拿腔拿调地回敬到:“刘———”。没等话音落地,我们俩儿便开心地笑了。 作者简介: 舒文:笔名;姓名:魏淑文。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海淀区作家协会监事长,书记。著有散文集《心缘如梦》《上善若水》,中篇小说集《非常对话》。散文《救命的家伙》2004年获《北京晚报》全球通‘手机征文’三等奖;散文《桂林山水感怀》,被山东教育出版社选进2001年出版的《小学生语文阅读文选》第11册。散文《在朝鲜偶遇志愿军老兵》,2009年获北京市庆祝建国60周年文学品作佳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