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出头的高中同桌开始结婚生子……

当20出头的高中同桌开始结婚生子……

2017-03-27    14'28''

主播: 雪野xueye

246 4

介绍:
当20出头的高中同桌开始结婚生子…… 文/雪野 简书:雪野 公众号:xueye_xy 背景音乐:林海《你》 图片来自网络 一年以前的春节假期,抢红包、串亲戚的消息刷屏的同学群中,一张模糊的婚宴照杀出重围,瞬间将我从百无聊赖中炸醒。 尽管像素低到无法忍受,我还是看出来,照片里身披婚纱的女孩,是我多年未见的高中同桌。 这一刻,除了惊讶,别无他想。 朦胧记起,她貌似比我还小些 其实对于出生在三五线城镇的我们来说,小学同学、中学同学,20出头就结婚着实不算新鲜事。但这是跟你分享三年同桌情谊,大学时代也不曾断了联系,能算作“亲近”的人啊,和以往只是道听途说、模模糊糊的案例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尤其是,我还记得不过一两年前,这个女孩还在信心满满的说要继续考研。 以及更多年前的夏天,处在高考前焦虑无可自拔、灰头土脸的我,简直是在仰望着旁边这个,对一座城市怀有无限憧憬、同时抱着必达信念的同桌。 被婚宴照片炸醒后的我,迅速点开了多年不曾联系的那个头像。 佯装未被通知的“愤怒质问”和插科打诨的解释后,终于开始谈心。 为什么要这么早结婚呢? 因为觉得一个人,太难了。 看着屏幕上的字,我特别想继续追问,是什么难? 一个人太孤独的难,还是通俗意义上的钱的难处。 都没有问出来。 然后又是将近一年的不曾联系。 直到再一次春节假期临近,偶然刷状态的时候,看到她发的一张婴儿照片。 于是又一次的对话展开。 感觉的出来,她现在充满了对孩子的爱和自豪感,还有刚为人母的些许不适应和烦扰。以及,对未来要不要再出去工作的纠结和担忧。 对话在我笨拙地解释些婴儿心理的话题中结束。 想起之前,和一位大学时代的老师谈起这件事。 熟谙心理学并且研究女性学数年的老师说,你要知道,人有很多种,也许她就是和你不一样的,她要选择的状态也许你不能理解和认可,但是并没有对错高下之分。 对的,我觉得老师说的十分正确。但就结果而言,每个人去选择从而达成的状态都没有对错高下之分。 大城市中,受过高等教育独立自主的女性聚集,但是这并不能说选择相夫教子的女性就是低一等的。小城镇中,大家不过25岁就结婚,安稳度日,但是这也并不能说25岁不结婚、还想出去闯闯的姑娘就多么出格。 人的选择是平等的,这没有错。而我疑惑的是,何以促成这种选择的,背后的公平与否。 允许我妄自揣测一下。也许当年没有成功考上研究生,在曾经所憧憬过的城市工作、可能又不是很满意的她,渐渐萌生了回家或者去一个有亲人在条件还可以的城市(要知道,毕业不久的你我也许都曾有过这种念头)。 安顿下来不久,周围的亲戚、同事、甚至楼下遇见的大爷大妈、大哥大姐,都会操心起她的恋爱婚姻之事,并且伴随着那句我们都熟悉的“女孩子的青春就这几年,得抓紧挑一挑找一找啊”。 身处周围都秉持着这些观念的环境,之前可能还有的一些反抗、怀疑、不认同在潮水一般来袭的言语谈论中被席卷冲刷,直至消蚀殆尽。渐渐地,自己也就生出了焦急之感,要抓紧在“这几年”中,经历一些过程,做出一个选择。 一个选择就这样被决定了下来。 你看,没有什么逼迫强制,这是自己的选择。 你觉得哪里不公平了吗? 对啊,选择的权利没有被剥夺,没有不公平。 一张大网撒下来,圈住一块水域,在这张网中待久了,也渐渐认可能够游荡的全部水域就在这张网里。 看不见网外的湖泊,不会觉得不公平。 做出选择没有不公平,但是,选择项有。 “贤妻良母”没什么不好,“独立新女性”也没什么不好。每一种选择都是合理的。但,是要在每一种选择项,都是被平等视之的前提下。 换句话说,真正合理的,是每一种“自主”选择。 我常常觉得,中国的青年女性处在一种很纠结拧巴的状态。 一方面,受过的教育、同龄人中普遍觉醒的思想让我们想要奋力冲破一些桎梏。而另一方面,小到家里的长辈、大到由无数“长辈”和像“长辈”的人组成的“社会”,又在不知不觉中,拖拽着我们。 嗯,这其中还包括很多享受“性别便利”而不自知的,成长速度远慢于女性的男性。 我想女性自主的成长,绝非是要站立在那些“长辈”“男性”的对立面。而是我们,都能迎来一个更好的,成长后的包容状态。 每一种选择项都应当被平等视之。 这包括“贤妻良母”与“独立新女性”、“傻白甜”和“女汉子”,也包括“阳刚”与“阴柔”、“有泪不轻弹”和“哭吧不是罪”。 去年的“三八节”我发过一条状态: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奔跑,以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努力。男孩子也可以脆弱痛哭,女孩子也可以冲冠一怒。不需要强迫自己成为社会固有性别模式下的[男]或[女]。 我想今年,我依旧会发出去。 节日快乐。愿我们都能成为完整的自己。”
上一期:
下一期: 写在人生的四分之一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