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先生,不仅在古筝演奏上登峰造极,还创作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古筝作品。上世纪90年代,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特色音调的作品--《云岭音画》令听众爱不释手。作品由《晨曲》、《寨庆》、《恋歌》、《夜火》四部分组成,分别描写了少数民族不同的风土人情。作品虽旋律优美,但极高的难度又让人望而却步,也让这首曲子成为衡量水准的标杆。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王中山老师和民族管弦乐队合作的版本。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一些非传统五声音阶的作品应运而生,作曲家根据作品需求,设定特有的音阶,称为人工调式音阶。
在当代筝曲中,王中山在追寻现代和坚守传统中平衡。
从作品的定弦便可看出,他擅长旋律的描写以及对地方题材的喜爱,《云岭音画》则是其中的典型。在民族调式音阶的基础之上,加入了体现苗族音乐风格的变化音。从而让我们可以清晰的辨别作品的风格特征,也是准确表述作品内容的基础。
90年代,作为新一代的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在古筝演奏技术和艺术创作两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发展和创新。
在《云岭音画》中,他的创作特征和演奏技法的创新,尤具代表性。
作为古筝演奏家,王中山了解古筝特性和发展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这首作品中最为显著的便是左手的快速指序手轮和左手摇,以及在这两个技法上衍生出来的弹轮和双手摇。
这些技法的创新,不仅利于更多技术的发展,在音乐表现力和空间层次上更加丰满。左手不再仅仅是用于点缀右手的附属品,两者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