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谈第47期  陕西筝曲系列五·欢音、苦音

弦谈第47期 陕西筝曲系列五·欢音、苦音

2016-05-19    17'56''

主播: 中国古筝网

887 20

介绍:
今天是陕西筝曲专题系列节目的第五期了,前四期和大家分享了,使用不同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陕西筝曲,它们相互之间风格迥异,但他们又都依附于这片热土。其中,关中地区的戏曲音乐成为音乐创作者们最喜爱的素材,像秦腔、迷胡、碗碗腔、西安鼓乐等。而在这些民间音乐品种中,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标志便是“苦音”和“欢音”,这是陕西音乐个性和色彩最核心的体现。 “苦音”又叫“哭音”、“软音”,欢音,又名“花音”、“硬音”。顾名思义,苦和欢是表现情绪的形容词,以此来命名,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在陕西音乐中,苦音和欢音是两种鲜明的情绪对比。苦音通常表现悲伤、哀怨的情绪,而欢音则擅长表现愉悦、欢快的气氛。欢音以56123为骨干音,其中3和6为特性音程,;苦音以5微降7124为骨干音,其中4和微降7为特性音。这 并不意味着欢音中不能出现4和7两个音,但因为这两个音在调内的实际演奏音高不同,因而呈现出的音程关系和色彩也不同,并不会影响“欢音”或“苦音”的调性色彩。 在过去,民间音乐的传习,都是在长时间的艺术实践中,通过师傅的传授习得。其中,4和7在音乐中的音高游移,也通过口传心授和耳濡目染准确把握。但在音乐广泛流传的今天,没有陕西民间艺人的当面传授、乐谱没有标记音乐属于“欢音”还是“苦音”,那到底将音高演奏至微升4(介于4和升4之间)、升4、还原4,还是微降7(介于7和降7之间)、降7、还原7,成为很多对戏曲音乐不了解的演奏者的困惑。因此我们也要打破对陕西音乐的成见,并不能将所有作品都演绎为微升4和微降7。 今天分别通过两首作品,来阐述“欢音”和“苦音”在作品中的演绎。 大家刚刚听到的这首作品是魏军先生创作和演奏的《三秦欢歌》,不用我过多解释,这首作品欢乐的氛围想必大家已经猜到是“欢音”音腔的曲子,这也是陕西筝曲中唯一一首只用了欢音音腔创作的筝曲。在这首“欢音”作品中,除去特性音程3和6,还出现了4和7。这两个音基本以经过音的形式出现,并不作为风格音程被强调,加之右手技法较为复杂,在左手做韵时,不做游移处理,因此在演奏中按照还原4的音高来演奏。 后面这首古筝与钢琴协奏曲《五陵吟》,也是由魏军先生创作,魏月明演奏。这首作品以“迷胡”为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我曾经在节目里介绍过迷胡的风格:细腻、婉转,迷胡中微升4和微降7的特殊音高也特别适合用古筝来演奏。作者将苦音音腔使用在整个慢板中,因此乐曲的音阶也以5微降7124为主干。在音高上,以微升4和微降7为主,但我们对苦音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音高上。譬如4这个音高在慢板中,以经过音的角色出现,它应该以轻颤、慢下滑等方式呈现;还是当它以正拍长音出现,应当带有音头和重颤;又或者当7后面接6时,它是否以游移的状态迎接,等等,都是演绎“苦音”音腔必备的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