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刘文佳、王琦
这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筝乐团、室内乐团组建,重奏作品也逐渐得到重视。不像过去大部分的重奏作品来自对独奏作品的改编,如今演奏者开始对重奏作品有了更高要求和期待,作品大部分由专业作曲家为其专门而作的。但即便如此,重奏作品依然匮乏。想起曾经演奏过为数不多的室内乐作品,其中一首现在听起来依然回味百般,今天分享给大家,它的名字叫《葳蕤》。
《葳蕤》是作曲家赵曦为两架筝、串铃以及铜磬而作的一部古筝室内乐重奏作品。作品曾在“TMSK刘天华奖中国民族室内乐作品比赛”中荣获三等奖,以及在“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中获得作品创作优秀奖。
“葳蕤”意为: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作品介绍中描述作品是:“春天万物苏醒、欣欣向荣,日渐繁盛的过程,并且通过对古曲《阳关三叠》首句的引用,将这种过程引申为作者(人们)对分离的亲人、朋友思念之情的“释放”过程。”
而我的体验有些不一样,作品最初是从一片由特殊演奏技法下诞生的“噪音”中展开的,这些刚刚萌出小芽的“噪音”像是人类最原始的状态,野性的、纯净的。随着噪音向乐音的转变,一切都开始发芽。音乐中串铃的加入,像是回到了原始部落一般,律动中,人们似乎正在进行一件极富仪式感的活动,可能是祈福神能带来好运,也可能是庆祝一个特殊的日子。这种仪式感,让人感到幸福,是最纯朴的人表达情感和收获希望的极重要的方式,所以我在听的过程中也很开心。这部作品也更像是作曲家以现代的语言解读他眼里的传统文化。
演奏过《葳蕤》的人都知道,这首作品合作起来颇具挑战,它的难点不仅是对个人演奏技术的挑战,更在乐器之间的配合。作曲家或许对技术颇有兴趣,他在创作中有意将两架筝之间的配合发挥到极致。打破旋律与节奏的常态,将节奏以碎片的形态进行对话。同时将通常横向发展的旋律,在两架筝之间以纵向的方式组织起来,在随后的音响中,大家可以非常明显的感受到。
前半部分音乐是在两架筝的填充下一起完成的,随着音乐的发展,节奏型与之前发生极大反差,单一的节奏型,大面积的抛物线式音高变化,以各种各样的组合方式在两架筝之间发生变化。全曲除去引子和尾声,这些无序或有序的音符,都被控制在一个律动内进行,形成一个巨大的具有仪式感的景象。在演奏过程中,我们总是容易不受控制的向前冲,而在这首作品中,你需要尽可能的控制这些欲望,这也是作品演奏中极难的地方,即便如此,这是一首值得尝试的作品,它将挑战过去你曾没有探索过的演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