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谈第88期 《春涧流泉》

弦谈第88期 《春涧流泉》

2017-03-16    09'43''

主播: 中国古筝网

1476 25

介绍:
昨天是3月15日,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也被称为“打假日”。电视和网络上充满了各种被曝光的不合格产品,朋友圈基本上都在细数这一年吃了什么不该吃的,用了什么不该用的产品。 让我想到在筝乐作品里,也有一波“假冒伪劣”产品,为了维护大家的权益,我们也趁机来“打个假”。 曾经在一次赛后,听到评委老师提出这样的疑问,赛制要求选手演奏一首传统曲目,其中一位选手的参赛作品是《春涧流泉》,这首作品到底算传统作品吗?《春涧流泉》是已故著名潮州筝艺流派大师徐涤生先生20世纪50年代的遗作。作者根据潮州筝曲风格特点创作的,并大胆采用两手同时弹奏的技法,以优美的旋律,刻画了春天山泉从涧而下,鸟语花香的动人画面。其中,有两个关键信息,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 第一个关键信息是曲作者和时间,作品是上世纪50年代由徐涤生先生创作。第二个关键信息是,作品以潮州筝派的演奏风格,刻画了作品的种种画面。这些条件属于传统筝曲范畴吗?那我们就要讨论,“传统筝曲”的概念分别包括哪些。 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历史远久、世代相传的筝曲。筝乐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起起落落。历经唐宋的辉煌,也有过明清的衰落,加之记谱手段的落后,拥有悠久历史、并流传下来的乐曲并不多。比如客家筝曲,它是由迁徙南方的中原汉人,将中原音乐与广东当地音乐结合形成的。他们在西晋末期至北宋年间,为躲避战乱南迁,在当地被称作“客家人”,这一族群形成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称作“客家音乐”。客家筝乐传人将这些作品加以提炼,形成许多流传至今的筝曲,如《出水莲》、《蕉窗夜雨》等。 第二类,则 是近代时期,从地方戏曲、说唱、民间乐种等音乐素材中整理、编订的筝曲 。如河南筝曲,最初便是依附于河南大调曲子的说唱音乐。筝除去为声乐伴奏外,还有一种合奏形式叫“板头曲”,在流传过程中,“板头曲”经过筝人的不断加工整理,形成了独立的筝乐作品。我们熟知的如:《打雁》、《苏武思乡》等。 第三类,从其他乐器种类移植而来的传统曲目。在筝的传统曲目中,有一些作品是从其他乐器中移植而来的。如:《梅花三弄》、《广陵散》等都是根据古琴曲改编。移植作品,需要保持传统曲目的原始面貌,又要适应乐器的特点,扬长避短。 至此,我们大致可以判断,《春涧流泉》透露给我们的信息并不属于传统筝曲的范畴。有明确的曲作者,并且只是以潮州筝曲为主要风格,在现代创作的。这首作品在当时还开辟了一个先锋,是筝曲创作史上第一个在左手加入和声声部的作品。所以,这首作品可是货真价实的创作作品。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周延甲先生创作的《秦桑曲》、《姜女泪》、《道情》,都是编创的陕西风格筝曲;《汉江韵》则是乔金文先生编创的河南风格筝曲。这些作品都只能被称为具有地方音乐风格的创作筝曲,而非传统筝曲。 文章参考:杨益,《关于认知古筝“传统筝曲”的几个问题》,天津音乐乐学院(天籁)2012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