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谈第92期 《浙江筝曲》

弦谈第92期 《浙江筝曲》

2017-04-13    09'31''

主播: 中国古筝网

1128 20

介绍:
在筝乐创作中,一些作品具有划时代意义,比如:赵玉斋先生于1954年创作的《庆丰年》,开创了双手同时弹奏的先河;王昌元在1964年创作的《战台风》,将筝乐发展推向另一个高峰。这些作品打破了民间乐曲严格的程式体系,开创了新的演奏技法,使得筝乐创作焕然一新,它们总是更容易被时代记住,而在此之前,筝乐的发展历程有被轻视的嫌疑。 筝乐作品的类型,可以被划分为创作筝曲和传统筝曲。在这两类作品之间有一些明显的界限,曾经在节目里面也讨论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创作筝曲不断的尝试各种突破。我们通常不会将这两种类型混为一谈。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那些划时代的创作筝曲出现之前,筝乐是如何得到发展的。 在筝乐发展中,有一个节点和流派经常被忽略。做为一个后起之秀,浙江筝曲不管与南派的潮筝、客家筝,还是北派的河南筝、山东筝,在风格特征上对比多少显得有些不那么“出跳”。我们习惯性通过左手的做韵,来辨别传统筝曲的流派。而浙江筝却恰恰相反,它的特征在于右手的“快四点”以及“遥指”等指法的运用。虽左手按音没有特殊的辨识度,但它在右手技法上的演进不容小觑。“快四点”,讲究的是音色颗粒清晰,旋律进行时微妙的力度变化和音色变化。正是他在技巧上的要求,对以往的演奏方式打破,并对随后现代创作筝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早已有浙江筝出现的推断,但浙江筝的真正形成,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王巽之先生到上海音乐学院任教期间成型。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展开了一系列传统乐曲整理、打谱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王巽之先生与他的学生们共同整理编写了《孟姜女》、《三十三板》、《灯月交辉》等初级教材。随后,又将一批工尺谱相继整理并翻译为线谱,比如《云庆》、《高山流水》、《四合如意》等。同时对《将军令》重新定谱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摸索出的一些新演奏技法,对后来的创作乐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一个具有进阶式意义的流派,我们不得不重视他们的存在,在更早时期的传统筝曲与现代创作筝曲之间,这架桥梁起着非常重要的衔接作用。
上一期: 《紫玉钗》
下一期: 《只求相爱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