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集 百家争鸣1

第十六集 百家争鸣1

2021-04-19    07'58''

主播: 🙆竹馨

420 0

介绍:
第十六集 诸子百家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有一个时期至关重要,公元前500年左右,东方西方群星璀璨,孔子、释迦摩尼、苏格拉底均在这个时期诞生,中国、印度、希腊三大古典文化中心最终形成,其所产生的文化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人类的思想与生活,这个时代是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称其为“轴心时代”,中国的轴心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蓬勃而出,在战国时代,被称为诸子百家的各个学派,各种思想交错碰撞,既彼此批评驳议,又相互吸收交融,形成了为后世所称道的百家争鸣,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写下了最为灿烂的篇章。 我们现在演示的是古代男子冠礼仪式,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 这里是山东省邹城市的孟庙,庙宇里正在进行的是成年加冠礼,在集体叩首之后,老者主持加冠仪式。 冠者加戴的是皮弁(biàn)。 少年加冠之后便正式成年,千百年来,殿堂里的亚圣孟子注目着无数后辈少年加冠成年。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对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推崇备至,孟子遗憾自己不能亲自聆听孔子的教诲,只能成为私淑弟子,但孟子却坚定地视自己为孔子的直接继承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人之初,性本善,中国古代的启蒙教材《三字经》开头的这句话就是孟子思想的基础。孟祥居老人是孟子74代孙,也是中华孟氏宗亲会的名誉会长。 孟祥居 中华孟氏宗亲会 名誉会长: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来讲都是善良的,他认为就是说这个老百姓要能享受到这个帝王的仁义和慈爱,他才能真心实意地拥护你,这才能爱戴你,那么你的江山才能够坐得稳,所以说呢叫得人心者得天下。 这里是位于河南开封的游梁祠,2014年夏季,河南孟氏宗亲会在这里举行了一场规模不大的祭祀仪式。 五千多年,人杰地灵,辈出圣贤,诸子百家,争奇斗艳,我祖孟子,儒家大贤,尊称亚圣…… 仪式里有一项告祖的内容,孟氏后人准备重修游梁祠。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仁政主张,但和孔子困厄陈蔡,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同,孟子在各国都受到了统治者的厚待,享有丰厚的待遇,当年,孟子生平出游第一事就是游梁说惠王,在魏国国都大梁,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段对话流传至今,国君说,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利益呢?孟子却毫不客气地回答,王为什么一定要说利呢,只要有仁义就足够了,在儒家历史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世尊崇为亚圣的孟子,第一次向一国之君阐述行仁义、施王道,后人为此专门修建游梁祠纪念孟子。梁惠王虽然多次向孟子请教,但他只想通过战争使魏国扬威于天下,与孟子所主张的仁政爱民,不嗜杀,省刑罚,减免赋税的思想格格不入,因而孟子的仁政主张很难被统治者真正接受,孟子最终对梁惠王绝望了,生气地说梁惠王,望之不似人君,然后离开魏国。 孟氏宗亲的祭奠过后,游梁祠重归平静,世代在这里看守的孟氏后人细心地打扫着院落,实际上游梁祠大部分已毁,所剩殿宇也被改造成了工厂厂房,祠内仅存的两方石碑,一方为康熙二十八年阎兴邦《重修游梁祠书院碑》,另一方为嘉庆年间之碑,碑上面的字迹剥落模糊,游梁祠的破落情形仿佛就是当年盛名之下的孟子在宣讲仁义之说时的遭遇。离开魏国后,孟子转赴齐国,他对齐国抱有很大的希望,尤其想尽快到达稷下学宫。 轴心时代的东方,有一所群贤聚集思想之火无比璀璨的学术中心,它既是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也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和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这里汇聚了当时最著名的学者,他们收徒讲学,交流论辩,各种思想交汇碰撞,成为诸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的场所。
上一期: 我的雨巷 阿紫
下一期: 荷塘月色古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