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修法度”按部就班地进行,长期威胁帝国安全的北方边患,已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战国中期,蒙古草原上崛起一支剽悍的游牧民族——匈奴,他们不断蚕食、征服周边弱小民族,经常南下侵扰中原地区,践踏农耕文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迫使匈奴北迁。但秦末战争爆发后,匈奴趁中国内乱,又南下夺回河套。
秦汉之际,冒顿夺取单于之位。这位强有力的君主,东灭东胡,西击大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很快控制整个蒙古草原。汉初,匈奴不断侵犯汉朝边境,进行掳掠。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率军与南下入侵的匈奴军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激战,刘邦被困七天七夜,险些被俘。刘邦自此意识到,当下尚不具备武力解决匈奴的国力,遂于匈奴和亲,汉匈关系自此有所缓和。但匈奴一旦遭遇灾荒便撕毁合约,南下掳掠。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14万骑兵甚至深入距长安仅七百里地。匈奴成为大汉心头之患。
【画面】武帝即位时,大汉帝国的力量,与此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匈奴问题。然而,自己是否具备独自对抗匈奴的能力,武帝没有十足的把握,他需要一个同盟者。他听说,匈奴大败月氏后,月氏人西迁至西域一带。冒顿单于用月氏王的头骨做饮器,月氏人对匈奴恨之入骨。武帝于是决定派人出使西域,联络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武帝向全国征募愿出使西域者。张骞毛遂自荐,踏上征途。
哪知张骞一去,杳如黄鹤。武帝左等右等,等不回张骞,决定先不管他,按计划动手。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六月,武帝命李广统兵30万埋伏于马邑城附近的山谷中,同时派人引诱军臣单于领军奔马邑而来。匈奴军一路畅通无阻,但见原野上牛羊成群,却不见放牧之人。军臣单于顿时起了疑心,恰巧这时雁门郡的一名官员巡视属县,见匈奴兵来,躲进一亭。匈奴骑兵将他俘虏,面对屠刀,胆怯的官员和盘托出“马邑之谋”。军臣单于大惊失色,急令退兵。这时,前锋部队距马邑仅百余里,差点中了埋伏。汉军进击,未能追上。
汉军“马邑之谋”失败。汉匈“和亲”宣告终结,双方从此开始了漫长而残酷的交战。
军臣单于脱身之后,马上重整旗鼓,挥师南下,侵掠长城内外。武帝加紧筹备北伐事宜。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春,汉军北伐,吹响了进军的号角。汉军四万精锐骑兵分四路:车骑将军卫青从上谷出击,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出击,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击,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击。四路大军在东西两千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发起进攻。结果,四路大军只有卫青一路立功,他率部攻入匈奴人的“圣地”龙城,斩首生俘七百余人。其余三路败北。
【采访】卫青出生卑微。他的母亲是平阳公主家的家奴,与一位同在府中当差的姓郑的男子私通,生下了卫青。后来,他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立为皇后,卫青也就跟着沾光,武帝诏令他为侍中,后来又拜为太中大夫。后来,武帝对匈奴用兵,为了让卫青立功,就总是让他带兵出征。卫青不负武帝栽培,屡立功战,最后与外甥霍去病一起被拜为大将军。
汉匈首战,匈奴人占得上风,于是变得愈加嚣张,得意,加快了南下侵扰的频率。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匈奴铁骑再度南下,武帝命卫青出击,斩杀数千匈奴兵。
元朔二年(公元年前127年),武帝命卫青率军攻取匈奴的发祥地“河南地”(今黄河河套地区),解除了对都城长安的威胁,随后在此筑城置郡,加强兵备,构筑对匈奴的防线。
但匈奴不甘放弃“河南地”,展开疯狂反扑,武帝于是决定组织一次大战役以击垮匈奴。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四年(公元前123年),汉军前后三次北伐匈奴,取得胜利。
与此同时,武帝决定发起河西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