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那张小条凳》
作者:李曼 播音:亦文
红砖平顶的三层楼院,被白色的石灰粉饰着,散落地分布这个村庄。寥寥可数的几棵树,还有纷杂的荒草将各家各户的楼院分开将近四五十米,这与我过去所见的村落有些迥异。我以为,今天的农村仍弥漫着热闹的气息,村民之间会一直保持着亲近的往来。眼前的距离,却弱化了我的这个印象。路上行人不多,村道上,田野里,只偶见几个老人或农妇。
她的家也是三层,从外观看,大概不过十年的光景。这个房东家应该人丁兴旺吧,这么想的时候,我却发现,从我来的那天起,偌大的房子,房客除了我们V8电法所从事物探勘查的队员,主人却只有她一人。她个头不高,很胖,走路几乎是在挪步,慢慢的,从堂屋到厨房,从柴火间到卧室。她的活动范围很小,除了一楼,我没见她上过二楼、三楼,她家的门口可能是她呆坐时间最长的地方。每天,一张小条凳,一篓子花生,她就这么静静地坐在门前,一边剥花生,一边看我们进进出出。
她家房子的北面,有一大片菜地,白菜、大蒜、藠头等,在这个安静的地方悄然生长,且翠绿鲜嫩。
她为什么总是默默地望着我们?不信任我们?怕我们拿她家的东西?可她的眼里并没流露出敌意。那是为什么?还有,她这么胖,胖得走路都很慢,谁帮她种了那么多菜?那些种菜的人呢?……我一见到她,心头就掠过这些疑问,但看她每天不说话,我只能把疑问放在心里。
一天,徐师傅买了鱼,忘了买大蒜,我便想着能到她家的地里去摘几根。于是,我下楼,她仍旧默不作声地坐在小条凳上重复着一个动作。我小心翼翼地说:“婆婆,我到你家地里扯几根大蒜,算我们买,好吗?”她摆了摆手:“你尽管去扯,不要钱不要钱。”不要钱?这让我十分意外,是不是因为我扯的不多,她不好收钱?我说:“这样吧,我多扯点,按街上的价钱给你。”她急了,颤巍巍地站起来,说:“不要不要,真不要钱。”那一瞬间,我从她的眼里看到了友善,是真诚的友善。
这天,我跟随队员们一起出野外,回来后,她依然是一个人坐在小条凳上,我向她打招呼:“婆婆。”她高兴地指了指身边的另一张小条凳:“坐,坐,坐……”然后说:“你们搞地质的蛮辛苦。你也要像这些丫仔一样到处跑?”我摇了摇头:“我是来出差的。我不辛苦,还是这些丫仔辛苦。”
“婆婆,你多大年纪啊?”我开始跟她拉家常。她说61岁。啊?我吃一惊,61岁,才比我大十几岁,我怎么叫了她婆婆?我有些不好意思。她笑了,说:“我很出老是吧?很多人都以为我有80岁了。”嗯,是啊,我心里这么想,她确实挺出老,但没说出来。她说,过去她可能干了,种地、挑担子、打零工,样样会干。现在却落了一身的病,关节炎很严重,走路都走不了多远。有的时候疼起来,真想把这两个脚给剁了。她还有高血压,难受时恨不得死了算了。我一听,赶紧安慰她,我说:“现在医学这么发达,这些病可以看好的。”她说:“看不好哦。如果不是我身体不好,我都跟老头子出去打工了。这整天坐在家里,太孤独,闷死了。”
是啊,我明白了,她每天看着我们,是想找人说说话。这不,话匣子一打开,她是哪里人,有几个儿女,有几个孙子,然后儿女的故事,孙子的故事都一股脑儿地说给我听。坐了一会儿,我站起来,走出房间,她也很费劲地站起来,跟出来对我说,她种了很多藠头,并告诉我,南昌生米镇这个地方盛产藠头,而且出口到日本。说,日本人最爱吃生米的藠头了。这时,正巧山东地矿局的同行从车上下来,她便告诉我:“我们生米的藠头,就像山东的苹果一样有名。”我没想到,足不出户的她竟然懂得很多,我笑了。山东人没听懂她的话,问我,她说什么,我复述一遍,山东人也笑了。
其实她的南昌话,我也很多听不懂,一半靠听一半靠猜,吃力。不过我想,我这么听得吃力只是暂时的。如果真的像她讲的那样,她得的那些病难以医治,整天只能坐在那张小条凳上,眼巴巴地看着我们出行,那就不仅仅是吃力了。
后来,她家的地里来了一个男人。她高兴地对我说,那是她的老头子。“老头子”看起来大概五十四五岁,比她年轻,抬头看了我一眼,很客气地跟我说了两句话,然后继续低着头锄草。“我老头子在镇上给人家管仓库,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回家看我。”她说这个话的时候,眼里满是欣慰。
这时,一缕风吹了过来,是春日风,风里带着暖意,空气中飘着菜叶泛碧的清香。她坐在田垄上,温存地一会儿望着地里的蔬菜,一会儿望着她男人。
第二天,男人又不见了。
我归队时,向她道别。她仰着头问我:“你还会来吗?”这个物探项目做完了,项目组就得进入下一个地区,因此我不敢承诺我会再来,但又怕她失望,只能笑笑。
不管我还会不会来,我都希望有一天她能从那张小条凳上站起来,就像她当年那样,利利落落、轻轻松松地迈开脚步,走出这个门口,走出这个村庄,在宽阔的天地间感受温暖与繁华。
(此文发2013年12月9日《中国矿业报》,收录2015年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时文荟萃》)
李曼简介:
李曼,女,祖籍广东省开平。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新余市作协常务理事,作品散见报刊、文学公众号,2011年6月出版散文诗歌集《栀子花开》,有作品收录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曾获“中华宝石文学奖”、 中国武功山山地户外旅游节暨第二届武功山国际帐篷节博文大赛一等奖、“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主题散文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