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我们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 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冬至应节食品,各地不一,北方吃吃饺子,江浙一带吃汤圆。 北方吃饺子这一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很多人耳朵都冻烂了,自创“祛寒娇耳汤”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后切碎,用面皮做成“娇耳”煮熟后分给大家。 南方吃汤圆 我国传统习俗里冬至吃汤圆,在江浙一带较为流行,冬至甚至有了“年”的意思,在这一带民间有着吃了汤圆便长了一岁的说法,当然汤圆也有着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 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过后,白昼就一天比一天长了。 古人因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就把它们归于上天神灵的操控,认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星斗河汉、日蚀月亏、大旱洪荒、海啸地震等自然现象,全都是上天神灵所为。因此,古人特别重视以祭祀活动来娱神祭天,祈求上苍与神灵的保佑。 我国农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日算起,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第九个九天,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