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报》18青蛙被冻成冰块了还能复活?

《森林报》18青蛙被冻成冰块了还能复活?

2020-02-20    09'55''

主播: W梓琰

93 0

介绍:
在上一讲里,我们看到了森林里残酷的一面,好多动物都接近了极限。 接下来的这个月已经是冬天的最后一个月了,春天已经悄然逼近了。 即便如此,严寒还没有消退,动物们的日子也很不好过。 你看,现在北方刮起了大风。 原本天气就很冷,遇到大风,动物就更难保持体温了。 这是一个非常凶险的时刻。 在林中的空地上,时不时就能看到严寒的牺牲品。 有一些飞鸟被冻死了,尸体掉到了地上。 因为天气太冷了,如果这些尸体没有被吃腐肉的动物吃掉,很快就会被冻成冰棍。 细菌无法分解它们,要等到春天尸体才会被分解消失。 北方的大风甚至把树都刮倒了。 在树桩里也能发现一些死去的动物。 比方说甲虫、蜘蛛、蜗牛等等,而杀死它们的正是冬天这个杀手。 寒风破坏了它们藏身的树木,又吹走了雪,最后的保护层不在了,它们就被冻死了。 当然了,小虫子的尸体也不会存在很久,等风雪一停,许多动物就会出现,把这些虫子给吃掉。 在白天,因为阳光的照射,雪稍稍融化了一点。但是夜里的寒风一刮,这些雪水就冻成了一大块冰块。 这下可给动物带来了麻烦。 鹿只好用力跺蹄子,把冰层踩开,这才能吃到冰层下一点点苔藓。 小鸟就只好干着急了,它们小小的鸟喙可没法啄开冰层。 不过,也有冰层难不住的动物。 在北方的河口,海水与河水交汇的地方,有人看到一个奇怪的动物从冰层中探出脑袋。 乍一看像一条狗,有稀稀拉拉的胡子,但是皮肤比狗光滑多了。 人们还以为是哪只倒霉的狗掉进水里了,可是刚走过去想要救它,这个动物居然一个翻身就从冰窟窿里逃走了。 原来这是一头海豹,正用冰窟窿呼吸呢。 冰窟窿对于水里的生物很重要。像海豹这样的哺乳动物没法在水下呼吸,自然得跑到冰窟窿换气。 而小鱼虽然能够在水里呼吸,但当河水和湖水被冰层覆盖之后,冰层下的水里氧气含量就降低了。 鱼只好减少运动,降低氧气的消耗。 如果出现了冰窟窿,许多小鱼都会聚拢过来呼吸氧气。 相比之下,人类饲养的鱼就幸运多了。人们会主动打几个冰窟窿,帮助鱼来呼吸。 而就在冰层之下,还有一些神奇的动物。 你还记得吗?在秋天,许多动物都找地方冬眠了。 这会儿,它们的冬眠就要结束了。但要想观察它们,你必须得十分小心。 就在刚才观察鱼的池塘里,你可以取一些淤泥,这些泥里面很可能有冬眠的青蛙。 这些青蛙身体中的水分都结冰了,已经被彻底冻成了冰坨,就像是玻璃做的一样,一碰就可能碎掉。 不要以为这些冰冻青蛙已经死了。 要是把它们带进屋里,它们暖和暖和,你会发现青蛙从玻璃变成了活物。 当然,不要用火烤它们啊,得让它们在室温下慢慢解冻。 解冻后的青蛙很快就会屋子里跳来跳去,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原来青蛙有一种本领,它的身体即使被冻起来也能保持完好,只要没有被外力破坏,就有解冻的可能。 你在春天见到那些从池塘里突然出现的青蛙,就是这些青蛙解冻了。 只可惜这个本领并不是什么动物都有,大部分动物的身体如果冻成了冰,都会被严重的冻伤。 哪怕很快解冻,也会落下残疾。 这是为什么呢? 你肯定知道,动物的身体是由无数个细胞构成的。 你可以把这些细胞想象成一个个水球,就像是把气球灌满了水的那种水球。 想想看,如果把水球冻起来会发生什么? 水变成了坚硬的冰,很容易弄坏柔软的水球表面。 动物的细胞也是一样的,如果细胞里的水结冰了,就容易弄坏细胞。 有一些青蛙能够被冻住再解冻,是因为它们有特殊的生存本领。 秋天时,它们会在身体里积累各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就像是人类用的防冻剂。 虽然青蛙冻成了冰,但它们的细胞却不会完全冻结,防止冰损坏细胞。 等到天气转暖,冰雪融化,这些青蛙就会复苏。 除了青蛙,还有一种动物也有神奇的本领,它就是咱们在夏天夜里见到的蝙蝠。 秋天,蝙蝠就飞进了洞穴,再也没出来过。它们过得怎么样了? 咱们去洞穴里看看吧。 进入洞穴你会发现,洞穴的顶上倒挂这许多黑乎乎的东西,这些就是蝙蝠。 它们已经这样一动不动地睡了五个月了。 蝙蝠会用两扇翅膀当睡袋,把自己的脑袋和身体裹起来。 它们的爪子很有力气,抓在岩洞顶上,可以经得住整个身体的重量,即便睡着了也不会松脱。 科学家测量了蝙蝠的体温和脉搏。 发现在夏天的时候,蝙蝠的体温和人类很接近,是37摄氏度,脉搏一分钟能跳二百多下,几乎是咱们人类脉搏的三倍。 可是在冬眠的时候,蝙蝠的体温只有5摄氏度,脉搏降低到了一分钟五十下,比正常人的脉搏还要低一些。 这种变化可以让蝙蝠尽可能少地消耗热量,哪怕五个多月不吃不喝,蝙蝠也不会饿死。 现在春天就快要来到了,要不了多久它们就要醒过来,飞出洞穴去捕猎昆虫,补充能量。 还有一种小鸟更厉害,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其他的鸟儿都躲在温暖的巢穴里,而它们竟然跑到了结冰的河流里。 这些小鸟有着黑色的羽毛,但是胸口是雪白的。 它们丝毫不在意天气的寒冷,在冰层上放声歌唱。 突然,一只小鸟蹦了起来,猛地扎到了冰窟窿里。 在水中,小鸟比在陆地上还要敏捷,它一口气潜水到了河底。 在河底的岩石和淤泥之上,它可以像在陆地上一样行走。 很快,它就找到一块石头,掀翻石头抓住了躲在里面的小虫。 在大冬天地潜到河水里,听起来就很冷,但你不需要为它担心。 这些小鸟是一种叫河乌的鸟类,河就是“河水”的“河”,“乌”是“乌黑”的“乌”。 它是一种雀鸟,只生活在河水附近,巢穴也建在河边。 刚才它露的那一手叫做潜走,就是在水底走路。 它潜水的本领非常高,而且在水下也看得见东西,能够捕捉猎物。 最厉害的还是它抵抗严寒的能力,在冰冷的河水里捕食,对它来说就像洗个冷水澡。 不怕冷的河乌给冬天增添了一丝生机。 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已经有许多迹象表明春天快要来了。 积雪的颜色已经和上两个月不一样了,它们失去了光泽,正在缓慢融化。 如果你扒开积雪,就会发现,在雪的深处出现了许多嫩绿的草茎。 这些嫩芽在雪的保护下慢慢生长,有蒲公英、草莓等等,都是一些北方森林中常见的小草。 等到春天一到,积雪消融,这些小草会在第一时间生长起来。 如果你仔细倾听,森林中已经可以听到山雀的歌声了。 有时候,还能听到啄木鸟敲打树干的咚咚声。 在遥远的南方,第一批返程的候鸟早就启程了。 下个月,它们就要飞回来,出现在这北方的大森林里了。 到这,冬天森林里的大事就给你说完了。 你觉得最值得写进《森林报》里的是什么呢? 是被冻成冰坨还能复活的青蛙?是睡了五个月也不感觉饿的蝙蝠?还是能在水下行走的河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