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点儿让你睡不着的话题

聊点儿让你睡不着的话题

2016-12-22    05'19''

主播: 茶少MrTea

256 7

介绍:
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几乎每一部手机里面都装着微信,几乎每个人的微信里都有十几个群,几乎每个群里都会聊房子。 年岁渐长,当年意气风发的文艺青年们都渐渐熬成了大叔熟女,电影音乐这样的话题通常已经刺激不起太多肾上腺素。但只要用拼音输入法在键盘上按下F A N G J I A这几个字母,然后空格回车发送,就像火箭发射按钮一样精准,你随时可以开启一场持续30分钟以上的大讨论,段子与吐槽齐飞,梦想和泪水共落。对,是落寞的落。   电台里不想去聊经济话题,怕太沉重,或者太兴奋。不过房价这件事对于普通人的纠结之处就在于,成本除了金钱之外,还有生命。   放眼全球经济史,任何一个国家的房地产周期最长不过20多年,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20年,便是人生最好的时光。   所以,等,还是不等,买,还是不买,这成了许多人最大的烦恼,也造就了无数人间的悲欢离合。   影视作品取材于此的太多了。六六的《蜗居》探讨得尤为直白,却也尤为深刻。海藻、小贝和宋思明成了符号,写实而残忍。   陈思成《北京爱情故事》里石小猛不堪买房的重压和诱惑,用爱情做了交换,成了一个近乎古典式的悲剧人物。   彭浩翔《维多利亚一号》为了买房而杀人,拍成了惊悚片,不惊悚不足以警世。   即便是刘震云、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也用离婚买房做引子,但这已然远远落后于现实生活中天朝人民群众的想象力了。   邻居岛国艺术家们却秉承了优良的鸡汤传统,一部《卖房子的女人》,把这个主题拍成了励志片。一样的残酷现实,一样的不堪重负,但卖房子的三轩家能懂得她“所负责的不是一套房子,而是客户的人生”,买不起房的泽子却也把对存款和房子的执念放下,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和惊喜,找到了幸福真正的定义。或许真的是经历过泡沫破裂的人才参得透吧。 是的,其实对比起来,所有因为房子、房价而产生的悲剧,何尝不是因为心存着一个把房子当家的执念呢?人明明有脚可以走,却要把自己像盆栽一样种在某个一线城市的钢筋混凝土里。明明有眼可以去看,有心可以去感受,却把快乐和幸福都绑在数字的涨跌上。迷思如是,悲剧又怎么会遥远? 小公举曾经在《稻香》里唱,“追不到的梦换个梦不就得了”。人生的小目标,对首富可以是一个亿,对你,可以是每夜的好眠,新一天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