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桥之声第237期《父亲不是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配角》

心桥之声第237期《父亲不是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配角》

2021-05-28    05'51''

主播: 心桥之声

229 3

介绍:
父亲不是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配角         一日,我电话联系一名特别学生了解家庭困难情况,准备通过关工委给予一点资助。说是特别,是因为孩子从小患有先天性疾病。电话接通后,我问孩子的父亲孩子在家的表现怎样?是否还在治疗之中,想不到电话那头传来冷冷的声音:这些我不知道!问他妈妈。 前些天,一个问题少年到站咨询,咨询师要孩子的父亲到站中来,不想,孩子的父亲来了情绪,说是耽误来上班的时间,会损失掉半天的工资,意思是孩子的母亲来了也就行了。 笔者曾参加过很多班级的家长会,到会的皆是孩子的妈妈,有的甚至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在我的身边,似乎大多数孩子一直处在一个被父亲忽视的环境里。许多年轻的父亲不像是孩子的家长,仿佛只是家庭的挣钱机器,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倒像是家庭的“***长”,而疏失了做父亲应有的责任。 作为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得不担负起慈爱与严厉的双重角色。当孩子的成绩与其理想形成距离的时候,母亲不再是孩子眼中最亲近的人。家庭中应试教育给与的压力迅速沦为了孩子生命的枷锁,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看来,是母亲成了自己生命痛苦的制造者,以至于很多母亲在家庭教育中不知所措。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爷爷奶奶承担着孩子家庭教育的全部责任。父爱的缺失一度成了为数不少的家庭教育中最大的问题。 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常常发生在一些父爱缺失的孩子身上,他们会更多的表现出对规则对纪律的蔑视,更容易导致行为的放纵,缺失起码的自我约束能力。譬如有的孩子沉迷于网络,这或是手机惹的祸,但有的孩子动不动打赏几百上千甚至上万,则不能不说是家庭监管的责任,而从某种角度来看,父亲教育的缺失正代表着孩子行为规则约束力的丧失。 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父爱的意义,莫过于在孩子行为举止上的规范。须知对于一个孩子而言,父亲在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具有着不可替代性,既非爷爷奶奶可以赐予的,也非母亲所能左右的。所以父亲即使身在外地,也需通过孩子的母亲和临时监护人了解孩子,远远的看着孩子成长。  父亲陪伴缺失和误导孩子都是家庭教育之大忌。父亲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资源,还是孩子认识“男子汉形象”的启蒙老师。父亲既是教师又是教练,既是导师和行为模范;既是成功的榜样,又是不断推动孩子走向成功的人。可以说,没有父亲陪伴的童年是不圆满的,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教育往往是有缺失的,父亲的家庭错位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 遗憾的是当下为人父者,除了开篇提到的不管不问之外,还有的身教缺失、言行粗俗,失去了孩子榜样的意义;有的过度关爱,导致孩子自以为是、不知感恩;有的过度保护,使得孩子不会自理,缺乏生命认同;有的过度期望,孩子因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终致恶果 。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至今,仍是家庭教育中最具警示性的一句话。所以,强化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主角地位,关注父爱的价值,引导为父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儿观,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多抽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多一点交流沟通,多一点榜样示范,做好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极为必要。家庭教育必须让父亲的家庭角色归位,才能让孩子的家庭教育更完整,更丰实,更具生命力,使得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高维公(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