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桥之声第246期《拼命读书,到底有什么用?》之二

心桥之声第246期《拼命读书,到底有什么用?》之二

2021-09-17    07'09''

主播: 心桥之声

402 1

介绍:
27岁硕士毕业,我决定回4线老家当公务员: 拼命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之二 人生不拼一时高低 ,而要看长期走势。  网上有人问:“985大学毕业的你,工作后薪水达到预期了么?” 评论区一片怨声载道,大部分人的工资在4000元到8000元不等,只有少数人满足了预期。 看完网友@墨折页的经历,不由得让人深思。 2017年,她从985大学本科毕业,顺利应聘进入一家知名企业实习。 但实习期工资只有2500元,实习结束后进入半年试用期,薪资5600元,和普通上班族相差无几。 成功转正后,工资也并不优渥,每月7000元。 但她时常参与一些重点项目,项目补贴加上年终奖等,一年到手有13万元。 工作两年后,2019年,她的薪资被调整为1.9万,早已超过很多人。 这一年,她时常奔波在出差的路上,累积出差85天,跑了3个国家,5个城市,补贴加上绩效,全年收入23万。 2020年,上海一家企业向她递来橄榄枝,开出2.7万元的薪资,她跳槽了。 此时,她已拥有40万存款。 2021年,她和男友买了人生中第一套房。   今年8月,又有一家大企业看中了她,给她开出4万×16的薪资,算上补贴和加班费,年薪有74万。 四川大学曾做过毕业生薪资调查: 博士毕业生月均收入为12876元,硕士毕业生月均收入为8259元,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7661.23元。 西安电子科大也曾统计过:本科毕业生能进入世界500强公司的比率为28%,研究生的比率则为42.9%。   学历越高,越能获得更好的入场券,拥有更高的台阶实现质的跨越。 正如墨折页在文末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人生是场马拉松,短时间内的一城一池并不那么关键。” 人生不是拼一时高低,而是要看长期走势。 或许,寒窗苦读多年的你,初毕业时并未突显出明显优势; 或许,还在埋头读研的你,会为当下收入不稳定而感到迷茫。 但请别慌张,用心过好当下。 你所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会转换为内在潜力助你登高望远。  读书和不读书差的是整个人生  60年代的上海,有一个男孩,18岁时意外辍学在上海浦江电表厂当小工。 每天上班很辛苦,工人们下班后没事就聚在一起抽烟、打牌、踢球。 男孩却喜欢抱着英语书看,或者观看英文碟片自学英语。 工人们都喜欢嘲笑他:“读英语有什么用?一个电表工人还能用得上英语?” 男孩不予理会,仍坚持埋头自学。 后来,厂里陆续来了一些英文资料,全厂只有男孩能看懂,其他人都束手无策。 男孩很快得到领导重视,经常被安排翻译资料,但工资和职位均没有变化。 工人们又笑他,给他取了一个绰号“懂英语的小工”。 男孩一直坚持学习英语,坚持了4年。 一天,有政府机关缺翻译,听说电表厂有位小工会英文,便把他借走了,再也没放他回来。 1972年,男孩凭借扎实的英文基础被调至***作为翻译人才培养,后来又被选送到英国留学。 自此,男孩开启了他的外交之路。 他就是中国近50年以来最年轻的***长——杨洁篪。 在4月中美谈判时,正是杨洁篪霸气地对美国外交官员说:“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这样说话。” 如果没有坚持学习,他只能是被人群淹没的电表维修工。 如果他没有坚持读书,中国就会损失一位硬核外交官。 而当初嘲笑他读书的人,早已泯然于众人。 作家周岭曾说: “读书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它是所有人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 读书和不读书,差的是整个人生。 人生没有捷径,好好读书,是改变人生最快的路。  曾有读者给杨绛先生写信 ,他因自己无心上进而倍感困惑。 杨绛先生在回信中写道:“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读书或许不能带来直接收益,但其实早已静默改变着你的生活。 你阅读的每一个字,都会藏在你的气质里、你的思维里、你的行为里,塑造出全新的你。 腹有诗书气自华,心有学识无所惧。 生活的百般捶打,读书皆可为你治愈,人生的曲折离奇,读书均能为你缓和。 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