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孟晚舟和张艺谋
之一
年过完了吧,钱花光了吧,微信少了吧,没人理了吧,该上班了吧。
不管你愿不愿意,春节假期结束了,大部分人都上班了。
作为打工人的你,要在春节长假后极度不适应的节后综合征里,拉着脸、揉着眼、捶着腰、非常不情愿地来到2022年最难受的一天——
今天要面对内心里不怎么喜欢,但为了碎银几两必须面对的领导和同事了。
作为一个在体制内工作过16年,辞职后又自己做事的码字人。
我也是时候和大家从心理学的角度,聊聊工作的真相了。
1、闲着,很难得到持续而强烈的快乐
近期,最火的一个男人当属张艺谋!
冬奥会开幕式,张艺谋把中国五千年文化极致的浪漫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
让世人感受到中国的自信和强大。
为了呈现这种极致浪漫的盛宴,张艺谋做了多少努力呢?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张艺谋凌晨4点想到冬奥会的点火方案,兴奋得睡不着。
说的是,2020年8月,冬奥会开幕式点火仪式创意会上,张艺谋激动地说:
“说了很多小火大火的方案,凌晨4点我突然想到插火炬的方案。”
“雪花就是利用凹凸观念卡合上的,那火炬也可以直接卡上去,这是全世界第一次。”
在《宿命——孤独张艺谋》这本书中,作家周晓枫这样写道:
张艺谋是超级工作狂。
他每天两点左右开始工作,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连续的事宜、连续的会议、连续的压力……
他无需任何课间休息。
每年初一,他休息,其他任何时间他都可能在劳动。
助手不堪其苦,只能仰天长叹,因为张艺谋竟然晚上十一二点还要回工作室继续劳动,马不停蹄,这是他习以为常的节奏。
2008年奥运会时,他每天只吃一顿饭,只休息三四个小时,依然精神抖擞。
他常常开会到深夜,搞得助手只能给会场所有参会人员群发短信:
“哪位好心的同志勇敢站出来,跟导演说一声,让咱们去吃晚饭吧。”
身边合作多年的人,没有人见张艺谋打过哈欠。
他研究剧本,讨论方案,宵衣旰食,直到身边的人都累得人困马乏,他的两只眼睛还像探照灯一样来回扫射,为刚刚得到的一个灵感兴奋得手舞足蹈。
张艺谋出生于1950年,和我父亲是同龄人,算是我这代人的父辈了。
看到70多岁的他,还这么“老谋深算”,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旺盛精力和专注的心流。
心流,是心理学上的词汇,指的是一个人在行动和创造时,那种全神贯注、乐在其中的心理现象。
胡吃海喝、玩手机看电视,能够得到愉悦的感官感受。
而躬身入局、主动出击,才能得到心流的幸福体验。
人生最好和最坏的体验,都不是在荒废光阴中得到的,而是在专注中得到的:要么专注地爱一个人,要么专注地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