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2018-07-06    10'50''

主播: 布鞋说

129 0

介绍: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故事,很受触动。 一位白人妈妈带着女儿打出租车。上车后,白人小女孩看到司机是黑人,很好奇地盯着他看,问妈妈:“为什么司机叔叔的皮肤和我们不一样?” 母亲微笑着对她说:“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多彩更加美丽,所以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 到了目的地,黑人司机坚决不收钱。 他很感动说:“小时候,我也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但是母亲说我们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换成你的回答,那我可能就不是出租车司机了。” 这位母亲对女儿所说的话,看似很简单,却奠定了小女孩内心对不同人种的尊重与认同。 在遥远的过去,先祖们为了成为世界主宰,明争暗斗,并将人类以肤色划分。至今,种族问题仍然是个残局。 以前的无知泯灭,到今天的思想觉悟。拿破仑曾说过:“真正的征服,唯一不使人遗憾的征服,便是对无知的征服。春秋万代求以正确的教育,以消除偏见避免隔阂。黑人司机的话正透露着教育的重要性:不同教育则会产生不同的命运。 教育的结果,简单而言,致贫or致富,变浮云or马云。 【寒门是不是无学子?】 还记得“希望工程”的那位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吗?她每天上学起早贪黑,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但对女孩来说,能够上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跋山涉水也不算什么。她最终圆了大学梦,并回到贫困的山村给小孩子上课。经过教育的洗礼,从上不起学,变身为“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她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在书写其他贫困学子的命运。同时,她还参加各种公益活动,造福远在山区的孩子们。 虽说读书改变命运,但是教育更加改变命运。教育不仅是传授书本知识,更是培训个人独立的思维能力与人格格局。教育对于人命运的塑造,一部感触颇深的电影《中国门》正好表达了出来。 当代中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仍然是大多数孩子的唯一选择,考大学,就是为了改变命运。 片中,一个记者问小孩,为什么要放羊?. 一问一答中,孩子回答说:“放羊为了挣钱,挣钱为了娶媳妇,娶媳妇为了生孩子,生孩为了放羊。” 听到孩子如此说道,记者心中感到极度恐慌。恶性循环的思维,让这个孩子成为生活的工具、傀儡。 思想的格局决定人生的格局。有老一辈的人说读书还不如早点出来赚钱,买菜又不用三角函数,学来干嘛?! 其实,这种思想就很局限,没有看透学习的本质和教育的习得能力。 庆幸的是,《中国门》的一些孩子面对“你为什么要考大学?”这个问题,回道:“这里是一个很贫穷的地方,我们只是在生存,而不是在生活。我深知没法跟城里孩子比出生,但我可以和他们比未来。” 片中农村孩子们自知自身所处的环境,努力地通过学习,迫切地在奋身跳脱自己的阶层,去改变自己的现状。 同坐一个教室,学习同样的知识,却仍然有人高就,有人落后。这是因为,除了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领悟能力与开拓能力。 每个人在接受知识的时候,都应注重培养独立的思维逻辑能力。教育的意义在于,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比别人更快看透事物的本质,掌舵命运的方向。 【你不是比尔盖茨,但你可能是比尔盖茨的父母】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呱呱落地起,父母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在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开明的父母教育孩子,一般都是更加遵循孩子们的意愿,让孩子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家长认为不对的地方,有则提出改之,无则提醒加勉。可见,父母自身的格局对孩子们的起跑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的可怕性与可贵性在于,这是代代相传的。 网上经常报道虎妈狼爸,“怪兽家长”们拼命地给孩子们报各种家教班,艺术班,补习班。家长们也许丝毫没有思考孩子是否需要这种培训,是否适应,是否喜欢,直接一句“你不能输!别人学了,你去学一点也好”就让孩子承受更大的压力。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一味按照家长意愿去学习的孩子,是没有个人灵魂的。长期以往,孩子们长大了容易养成委屈求全,逆来顺受的懦弱性格。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适度让孩子独立,护送他正确且富有个人魅力的思想茁壮成长。 孟母三迁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典故。孟母虽未阅览群书,也没周游列国,却有独特的眼光,教导有方,为子学习之事搬迁多次。正是在母亲的影响下,孟子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对世人影响甚远。 父母的伟大之处,除了可以孕育生命,还可以教育生命,影响生命。 你可能不是比尔盖茨,但你可能就是下一个比尔盖茨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