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孤独,都是为了让你遇到更好的自己

世间的孤独,都是为了让你遇到更好的自己

2019-02-22    12'55''

主播: 雨赫Y

239 1

介绍:
世间的孤独,都是为了让你遇到更好的自己 严肃的小思 新周刊 Lonly World Mr. Hustler #2/black Dusty Roads - Warriors 英国人真可爱,一边冷漠,一边敏感。在刚刚过去的圣诞新年季,英国皇家全科医学院的院长却提醒大家,人们在节日里可能感到更加孤独。 事实上,很多数据表明,孤独在英国已经成为全国性的问题。Jo Cox孤独委员会发布的2017年报告称,英国有超过900万人经常或总是感到孤独。 英国政府简直把孤独问题当成了国家危机,不仅任命了全国第一位孤独部长,甚至宣布将注入1150万英镑的资金,致力于减轻国民孤独感。 其实,每一个时代人都会有当下时代所赋予的孤独感,而这种孤独感几乎无法避免。 只不过,英国人对此郑重其事。而我们,习惯在朋友圈分组可见嗷嗷几声,又没事人似的继续虚假繁荣扮演熟人。 “社交处方”真的能解救城市生活的孤独感吗? 早些时候,“国际孤独系数等级表”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从第一级“一个人去逛超市”,到第十级“一个人去做手术”,人们以此来判断孤独症的严重程度。 它的出现,方便了大家在社交网络上晒孤独,诸如“就想知道一个人去医院拔智齿孤独系数几级,想回家找妈妈[cry]”。 讲真,孤独系数爆表,不过一场撒娇——人们并不真正懂得如何在冰冷的都市森林中与孤独相处。 英国人提出的孤独对抗战略,基本核心就是一剂“社交处方”,鼓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可是,所有在钢筋水泥中寻找梦想的人,都分明生活在一个匆匆忙忙、事事竞争、时时紧绷、随时淘汰的焦虑型城市中。大城市金光闪闪,可是交友成本太高,大多数人一边走进喧嚣,一边领教孤独。 所谓社交,无非装熟和假笑。很多人甚至早已习惯了线上线下无间隙倾力表演,好让自己在“熟人圈子”里永不掉链,演技十分高超,自然得就像真的一样。 我们如此熟练,频繁地戴上面具。可是,扮熟人凑饭局容易,容易到你有时候都忘了你自己,而泡沫友谊终究说破就破,丢不掉的依然是孤独感。 孤独是一座拥挤的城市 你要学习寻找自己的空间 在我们的时代,从来不缺“社交”,因为人们在城市生活的目的就是资源互换。问题在于,孤独是一座拥挤的城市,人们要如何自处? 2013年,短片导演Paul Riccio拍摄了一段关于纽约生活的短视频,探讨了在800万人口的城市中生活的孤独悖论。 他发现,在超级城市中有很多明暗交汇的时刻,我们发现自己孤独,但从不孤单。因为我们和所有擦肩而过的人一样,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选择自己的路,我们决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必讨好任何人。 同样是纽约,英国作家奥利维娅·莱恩在《孤独的城市》里描述了孤身一人居住在纽约时的感受和思考。 一种亲密感的缺失状态,促使她不断追问孤独的本质,她意识到:“孤独是一个拥挤的地带”,同时明白“孤独绝不是全然无用的经验”。奥利维娅认为,它能够让我们直抵我们珍视和需要的东西的核心。 在信息时代,我们的孤独感很多时候是太过着急于与时代合流、与他人连接所带来的。恰恰是忘了如何独处,然后导致孤独。 生活还在继续,城市依旧喧嚣,装熟不能解决孤独,手机不能减轻孤独,只有学会和自己相处可以。 撑起自己的一方天地 你也可以在孤岛上歌唱 我们在社交场上羡慕别人而看轻自己,在冰冷的城市里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在都市成功学的日夜洗礼中慢性中毒而不知,只会进一步加重孤独焦虑,从而迷失自己。 只有为自己留出空间,撑起自己的一方天地,才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保持自我,更好地理解别人,更好地观察世界。 当你觉得自己不能孤独时,你实际上是在否定自己的感觉;而当在关系里感到孤独时,恰是去确认、发展自己独特的最好时机,也恰是这样的真实,才能让一个人能够学会照顾自己、处理自己的情绪,逐步从依赖转向独立。 常常有人以为遇到一个完美的人,或者说不再爱一个人了,自己就轻松了。实际上,孤独是在关系里永远无法避开的一种体验。一个人越能接受自己的孤独,对自我的保存就越完整,你唯有独自接受着一个无人能懂的不完美世界,才能一点点在这个空间里去树立自己对关系新的理解和认识。 所以,接受孤独,是一个人从关系里确认自己的最重要过程。只有经历这个过程,才能真正在关系里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心理基础,支持自己可以自由地爱与被爱,并通过这样的关系滋养更好地去实现自我。 在这孤独的城市里,希望你遇到陪伴你消磨时光的钟爱的事,也遇到与你一起携手走过风雨的人,在这片小小的绿洲之下,唱属于自己幸福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