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吞蝗灭灾

唐太宗吞蝗灭灾

2020-04-17    10'13''

主播: 心泉🎻

5179 102

介绍:
唐太宗吞蝗灭灾 在中国古代农业史上,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三大灾害。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说“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蟠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 蝗虫在《诗经》中被称为螽,战国后多称蝗,约在宋朝以后,蝗又被称作“蝻”,合称蝗蝻,沿用至今。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形容蝗虫“口含锋刃疾风雨,毒肠不满疑常饥”。 《尚书.微子篇》中说:“天毒降灾荒。”意思就是灾荒是上天对人类的惩戒。 汉代董仲舒更提出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责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度,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所以,古代明主圣君在灾异来临之际,多能躬身自省,罪责己过,以求得上天宽悯,破除人间灾异。唐朝也发生过蝗灾,奇异的是,唐太宗对蝗虫说了一句话,漫天蝗灾就彻底消失。 据《资治通鉴》和《旧唐书》记载,唐朝贞观二年四月辛卯,京师大旱,蝗虫大作,漫天的蝗虫飞压,农作物受到了很大损失。唐太宗心情非常沉重,他决定亲自到野苑中去看看灾情。 唐太宗看见遍野的蝗虫,特意捉了几只很大个的,对着它们说:“民以食为天、以谷为命,你们却吃尽了粮食,这会对天下百姓造成多大的伤害啊!” “如果天下苍生有什么过错的话,罪在朕躬一人啊,如果蝗虫你们真的有灵性的话,你们尽管来吃我的心,而不要伤害百姓啊!” 说着,太宗竟然就要把蝗虫吞进肚子里,好让蝗虫来吃自己的心。左右大臣赶紧阻拦,说:“龙体保重,这会得病的,万万不可。” 太宗说:“我希望将天下灾祸转移到我身上来,还怕什么疫病呢?”说完,就把蝗虫吞进了肚子里。太宗仁心待民、罪责己过的诚心感动了上天,很快,铺天盖地的蝗虫大军消失了,蝗灾消除了。 唐太宗吞蝗灭灾的典故在史书中都有明确记载,可见并非虚构,而是历史事实。直到今天,在山西南部和东南部都流传着唐太宗灭蝗的神迹。 在山西晋城城区一带,民间流传着贞观二年三月,李世民以旱蝗责躬,后吞蝗消除天灾并于癸酉日天降甘霖缓灾的故事。而长子县一带的民众则因此而立庙祭祀,恭拜太宗圣德。 唐人张鷟在其笔记《朝野佥载》中记载,唐太宗吞下蝗虫后不一会儿,便有像鹳鸟那么大的乌鸦飞来,一百万只是一群,用一天的时间就把蝗虫吃光了。 唐玄宗的臣子浮休子说:“这是文武圣皇上(李世民)的精诚感动了上天而得到的结果。明君应当发扬德政教化而谨慎地施行刑罚,来回答上天的警诫。” 唐太宗的仁心也为后代帝王和文人大臣立下了顺天爱民的楷模。唐天祐末年,大批蝗虫出生在地洞中,它们长成后,一个接一个地咬着爪子和翅膀从洞里连绵不断地扯出来。 当朝皇帝对着蝗虫们感叹:“我犯了什么罪,你们要吃我的庄稼苗?” 不久,蝗虫都变成了蜻蜓。洛阳一带的蝗虫也都变成了蜻蜓。那一年,各种鸟雀都变成了燕子。 宋理学大家朱熹曾奉旨去浙东一带视察蝗旱灾情,随时报奏皇上,他在会稽广孝乡除了捕蝗外,还进行祈祷。 他在《乞修德政以弭天灾状》中写道:“为今之计,独有断自圣心,沛然发号,深以侧身悔过之诚……然后君臣相戒,痛自省改……庶几精神感通,转祸为福……” 参考资料: 《贞观政要》卷八 《朝野佥载》 《稽神录》 《晦庵先生朱文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