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才读懂,苏轼的这首浣溪沙

长大后才读懂,苏轼的这首浣溪沙

2019-03-24    11'40''

主播: 每天读诗词

1900 17

介绍:
清泉寺下水流西 大家晚上好,又是一个春夜,我们相约每天读诗词,我是你们的朋友张小姐。为更好传播把诗词之美,从3月18日开始我们公众号开始改版发行,诗词日历与诗词有声文章隔天发行,期待在这个春日与您相约在最美诗词中。今天要读的是苏轼的第三首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浣溪沙》….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浣溪沙》是我初一第一学期语文课本上接触到的第一首词。那时,为了应付考试,对这首词的理解只来自老师给出的固定答案。时隔多年,我重新读起这首词,心中是另一番滋味。 这首《浣溪沙》依然是苏轼记录游览蕲水清泉寺的经历,有着游记共有的特点——移步换景和借景抒情。清泉寺的山下,兰草的嫩芽刚好全部没入溪水。显然,嫩芽的长度并不是长,暗示生长时间较短,季节应属早春。早春,万物复苏。其最醒目的标志便是草芽,如: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无”。同时,若能见嫩芽没入水中,则表明溪水清澈透明。兰芽与溪水,构成一幅清新舒朗的画面。松树成林,树下有一条干净无泥的沙子路。路上无泥,表明人迹罕至,凸显环境清幽冷寂。仿佛苏轼的到来,才是对这番世外桃源的打扰。 傍晚,空中飘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如丝如发。远处,传来子规的啼叫。子规啼,是表现气氛凄清的常见描写,如:李白的“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杨花落尽子规啼”,杜甫的“子规夜啼山竹裂”,“子规昼夜啼”,“终日子规啼”。子规,是一种寄托着作者哀愁的鸟,仿佛是在为作者吐露心声。 上阕写景,从山下小溪,到松间沙路,再到栖息子规的树下,移步换景。同时,隐藏时间的流逝。游玩到暮雨潇潇,可见苏轼的游兴之盛。视听结合,描绘清泉寺周边优美的早春景色,表现出苏轼热爱大自然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如果仅仅描绘景色,那么词并没有什么亮点。但,苏轼并不会甘于平庸与无聊,因为四处游玩使他发现了大自然的奇迹,从中受到人生的启发。于是,下阙抒情就此展开。开头“谁道人生无再少?”,掷地有声,仿佛一声轰雷骤然爆发,透着生命力的倔强。谁说人生不能再次变得年轻?年轻是指身体上的年轻,逆生长,还是心态上的年轻,豁达?我想,是指后者。逆生长,显然并不大可能。即使真的有逆生长,那也是保养得宜,坚持锻炼的结果。显然,古代的条件并不能实现。如今,生命的秘密逐渐被揭露,人们越来越了解自己。但,逆生长依然可以称为醒目的头条,更不要说科技落后的古代了。 所以,我认为是心态上的年轻,心态上活成个年轻人。苏轼为何相信人生再少?因为大自然的奇迹,门前流水尚能西。众所周知,受到重力的影响,西边高地上的冰山融化成溪流,收集沿路雨水,汇成大江大河,流向地势较低的东部。所以,水的流向是向东。而,苏轼看到的是水流向西面。在惊讶之余,苏轼便把溪水想做人生长河,想到自己也可以往回走,返老还童。 在一个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人眼中,怎么最快结束自己的生命是最关心的事情。而,在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眼中,怎么尽可能自我实现才是自己最关心的事。而,我相信苏轼是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他并没有觉得人生的劲头是黑暗的深渊,甚至想越活越久,活的越来越年轻态。于是,他发出肺腑之言,休将白发唱黄鸡。最后一句,气势宏伟,升华主题。果然,苏轼是个可爱的老顽童,在别人无奈接受衰老的时候却能乐观地想让自己活的年轻。 说句题外话,我把这首词当做在人生困境里,千万不要放弃希望,一定要顽强地活下去的激励之作。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