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杨花,豁达东坡的柔情一面【少年游·润州作 苏轼】

飞雪杨花,豁达东坡的柔情一面【少年游·润州作 苏轼】

2021-04-22    09'10''

主播: 每天读诗词

893 11

介绍:
提起苏轼的爱情词作,我们大多会想到他为悼念亡妻王弗所做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除却挚爱王弗,苏轼在王弗之后还有第二任妻子,名叫王润之,是王弗的堂妹,而今天要为大家讲的便是苏轼为王润之所做的一篇词,《少年游·润州作》 苏轼在初入仕途的时候,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变法派排挤到杭州做通判,不久,在公元1074年三月底四月初的这段时间里,当时全国旱灾都比较严重,在杭州的苏轼,就被朝廷派到润州(现在的镇江)赈济灾民。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古代车马慢、路途遥远,所以当苏轼远离家乡之时,往往短则几个月,长达几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办法回到家乡,因此在外地赈灾的苏轼,偶得闲暇,便对自己的妻子王润之特别地想念思念,便随之创作了这首思念妻子的作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好好地欣赏一下这首词。 少年游·润州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这首词的意思是:在去年的时候,你相送我于杭州,那时候是大雪纷飞之际,我清晰记得当时的大雪纷飞就像杨花一样。而现如今,春天也已经过去,杨花依然飘絮就像那飞雪一样,我却依然没有回到家中与妻子团聚,这怎么能不让人感到牵肠挂肚呢?晚上的时候,我卷起帘子举起酒杯,引得明月与我做伴,可是谁又会想到此时风露会趁机而入,透过那薄薄的纱窗,直接扑到了我怀里。那皎洁月光似乎非常疼爱双宿双栖的燕子,不遗余力地将自己最后的光辉都给予了房梁之上的燕巢,而我呢?只是孑身一人,没有妻子陪伴在侧?此时的妻子也应该是是和我一样的独守空房吧。 从这篇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得出苏轼在含情脉脉的思念着家中的王润之,展现出他们一往情深,在这首词的上半部分当中,主要描写了苏轼夫妻俩人阔别之久,述说着亲人很久没有见面,然而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的现实。在前三句当中,苏轼分别向我们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气候,苏轼正是去年冬天,在杭州城外与妻子分离的。苏轼把与亲人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的如此分明,一方面说明他们夫妻之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对方,把最后一次相见的场景记得分外的深刻,这也表明了他们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这种大雪纷飞的日子本该足不出户,呆在家中与亲人团聚,但是苏轼由于公务在身,身不由己,只好与妻子分离,这种悲凉气氛自然而然地加深了他们平日的思念,从词作的开始,苏轼借着杨花飞雪,为我们营造出如此凄凉的景象,使得读者们很容易便会被这样的氛围所感染。 在上阙的后三句当中与前三句形成对照,同时为我们点明了现在时间和气候,原本以为这次公务出行的时间并不会太长,当春天来到之时来之时苏轼便可还家了,可是现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依旧不知道何时能够回家。其实在这两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巧妙地引入了《诗·小雅·采薇》中的表现手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离开的时候送别的是依依的杨柳,而今天,我想念我的家乡,我身边确实雨雪纷飞了。在苏轼的这首词当中, “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便是运用了这种的表现手法,可以说是为我们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词。 在这首词的下半阙当中,苏轼巧妙地转向了对夜景进行描写,有意刻画出妻子对月思念的孤独、惆怅之情。在这两句当中虽然本想说自己正处于寂寞当中,想要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而卷起窗帘引得明月作伴,可是谁能想到此时的风露却趁虚而入,直接透过薄薄的纱窗扑进苏轼的胸怀。 在最后结尾的三句当中,妻子在遥远家中寂寞地想念着丈夫,就好像是神话当中嫦娥在月宫孤独的思念着丈夫后羿一样。然而对于嫦娥来说,她是那么怜悯双宿双栖的燕子,所以才会把自己最后的余晖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之上的燕巢。此时,独自在家中的妻子面对此情此景,怎么可能不激起心中的羡慕之情呢? 相比于成双成对的燕子,苏轼与王润之虽然是夫妻,但是此时的苏轼却因为公务在身,与妻子相隔千里,也很长时间没有与自己见面了,没有音讯,没有消息。这种孤独与寂寞之情一个女人家可能是无法承受的,所以苏轼一想到独自在家承受痛苦之情的妻子,便禁不住泪流满面,想通过这首诗篇表达出自己对妻子怀有同样的思念之情。 千百年之后,苏轼之所以让我们喜爱,除了他面对坎坷时的乐观旷达的处世态度,更重要的是他对亲人、朋友的真性情,面对与妻子的分离,对妻子的思念,丝毫不掩饰这种感情,让我们能够看到一位有血有肉的大文豪,而不是简单枯燥的那种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