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件文物中国史NO.38 国之重器

365件文物中国史NO.38 国之重器

2016-10-13    07'50''

主播: 耳朵里的博物馆

71 10

介绍:
365件文物中国史NO.38 国之重器 鼎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 众多已知出土的青铜鼎中, 最为著名的要数后母戊鼎了, 今天,我们就来给小朋友们讲讲这件国之重器: 后母戊鼎。 我们来认真欣赏下后母戊鼎吧。 它长着两个直挺挺的耳朵, 鼎的四边装饰着繁密的纹饰, 这些繁密的花纹都是怪兽的形象, 更加增添了后母戊鼎身上的神秘色彩; 身体下方是四条粗壮有力的支腿, 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小秘密, 这四条腿当中,三条腿一样长, 而其中一条腿短了一截,你发现了吗? 在后母戊鼎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地方。 比如,耳朵上外侧上神秘的图案, 那是一幅两个老虎在吃人的画面, 其实在商代的很多青铜器上都能找到双虎食人的造型, 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是和《山海经》里记载的一个故事有关: 还有人说老虎嘴巴下面的人应该是掌握生死大权的祭司, 小朋友们觉得哪种说法更对呢? 关于后母戊鼎还有个让很多人费解的地方, 那就是它为什么要改名字呢, 原来叫“司母戊鼎”不是好好的吗? 其实,对改名字这件事情还是有很多争论的, 理由是这样的:一是那时青铜器的铭文大多是铸造上去的, 正反是通用的,“司”反过来就是个“后”字, 解释成王后的“后”好像更加符合它的语言环境。 这个问题留给小朋友们长大了之后, 期待大家认真研究后,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后母戊鼎的发现地可是赫赫有名的, 正是后来商朝的都城遗址:殷墟。 自从1928年发掘以来, 这里就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遗存和文物, 向我们展示着商代时让人惊叹的灿烂文明。 尽管后母戊鼎带给人一种让人敬畏和害怕的狞厉之美, 更多体现在宗教祭祀场合, 但普通老百姓们的日子还得过, 明天的节目里,我们就讲讲商代的经济发展。 今天的互动小环节, 请小朋友们思考, 已知出土的青铜器中最重的后母戊鼎, 居然是给一个女人做的,这中间是有什么原因吗? 请把你的猜测回复到忆空间微信公众账号下面, 分享给朋朋哥哥和更多的小朋友们。 博物馆FM《365件文物中国史》就讲到这里, 明天见! 小档案: 文物年代:商朝晚期 距今约3200年 出土地点: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 馆藏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文字:朋朋哥哥&傅丫姐姐 声音:朋朋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