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文艺大师No.02 鲁迅的百草园

四合院里的文艺大师No.02 鲁迅的百草园

2016-10-20    04'42''

主播: 耳朵里的博物馆

87 14

介绍:
鲁迅的百草园 文/一凡哥哥 今天是10月19日,鲁迅先生去世80周年的日子。我们今天就来说说鲁迅先生的故事。 1926年鲁迅先生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在教书之余,他写了一组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散文。其中有一篇经典美文,题目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文章里提到的百草园是他绍兴老家屋后的一块菜园。他小时候特别喜欢到这个园子里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和游戏。于是后来他在文章里用自己特有的句式写道: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接下来,鲁迅先生用了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动人的乐园景象: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上面这一段优美的景色描写,鲁迅先生几乎毫不费力地就把百草园里的动植物如数家珍般一一罗列出来,读罢令人浮想联翩。今天到绍兴的鲁迅故居参观的游客,总要到故居的屋后,实际看一下真实的百草园是什么样子。不过许多人看完后或许会有些失望,今天所见的百草园无非就是一块平整方正的菜园,似乎完全没有鲁迅笔下的生机与美感。在今天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展厅里,我们能够看到一张百草园的黑白色老照片,照片里的百草园不但没有今天的规范整洁,反而充满了许多杂乱无序的野草。放眼望去,一片荒芜。这是怎么回事呢? 鲁迅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一本叫《花镜》的书。这是一本花卉养殖的图书,鲁迅通过这本书学习到许多养花的知识,由此也更加热爱植物学。后来他到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铁路矿物学校又开始专门学习地质与矿产,还曾到青龙山煤矿去实习。1902年他去日本留学,又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可以说,鲁迅后来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离不开青少年时期各种知识的积累和熏陶。假如鲁迅后来不当作家,他也大概会成为很优秀的地质学家、植物学家或者医生。当然,除了广博的知识储备,还要具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和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灵。要不然他也不会在46岁的年纪写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还能像孩子一样回忆起这块被普通人所忽略的隐秘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