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文艺大师NO.05 寻找郭沫若故居里珍贵的古钟

四合院里的文艺大师NO.05 寻找郭沫若故居里珍贵的古钟

2016-12-04    05'06''

主播: 耳朵里的博物馆

83 6

介绍:
一对老古钟 大朋友、小朋友,大家好,这里是由忆空间带来的博物馆fm,我是柚子哥哥。 上次我们说了郭沫若故居里的垂花门,这回咱们继续说说郭沫若故居里的其他物件儿。 其实,在垂花门的门外,还有两件值得一提的文物,它们也是郭沫若故居里特有的宝贝,是什么呢?它们是一对青铜古钟。垂花门外,左右两边各有一颗古柏,在这两棵古柏的前面,一左一右各有一座古钟。但是当你仔细辨认这两口古钟后会发现,它俩的体型和颜色似乎并不一致:右边的高一些,颜色浅一些;左边的那个略低些,色泽更深了些。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两口古钟并不是一对,它们的铸造时间完全不同。右边那口钟铸于明代天顺元年,也就是公元1457年。细心的小朋友还能在这口钟的中上部看到“天顺元年制”这几个字。左边那口钟的铸造时间是清代乾隆二十三年,即公元1758年。两口钟的历史相差三百多年。打趣来说,如果右边那是钟爷爷的话,左边的钟就是他的孙子的孙子了。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 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形状。右侧明代的钟除了高度略高于清代的钟以外,下端的开口并不太大,几乎自上而下是一个圆筒形。左侧清代的钟高度略低,下端的开口比较大,而且与钟身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弧度,很像喇叭的形状。因此,我们能够从中总结出一个规律,明代以前的钟上下基本一边齐,下端开口都不太大。明代以后的钟下端开口变得更大,非常像喇叭。这样我们在其他地方见到不同形状的钟就能够大概地判断它的历史年代了。两钟顶部还各有一个龙形兽钮,雕刻得十分生动,活灵活现。小兽名叫“蒲牢”,是传说中龙的第四个儿子,平生好音好吼,青铜古钟上的龙形兽钮都是它的形象。相传蒲牢居住在海边,一向惧怕海中的鲸鱼。每当鲸鱼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后来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就把蒲牢铸在钟上,而把敲钟的木杵做成鲸鱼的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地撞击蒲牢,使之响彻云霄。 这两口钟是当年郭沫若在文物商店淘宝淘回来的,他本身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文物的价值非常了解。因此将两口钟连同下面的金砖一同买回家,放在院内垂花门的两侧,作为镇宅之宝。古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钟象征着和平,郭沫若在建国后长期担任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主席,作为中国民间外交的使者,多次率代表团出席国际会议,访问友好国家。作为民间外交的先驱者和领导者之一,郭沫若一生为世界和平奔波劳碌。郭沫若故居里这两口不成对的古钟,也寄托了郭沫若对国家安定祥和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