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是怎样炼成的NO.05 桥梁学家茅以升

科学家是怎样炼成的NO.05 桥梁学家茅以升

2017-01-05    06'01''

主播: 耳朵里的博物馆

109 3

介绍:
听天杰哥哥讲科学家们的故事(五) 桥梁大师 茅以升 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欢迎关注耳朵里的博物馆,我是科技发烧友,天杰哥哥。上一期咱们讲了非常农民袁隆平的故事,在这一期中,咱们继续讲讲大科学家们的小故事。 咱们国家有许多著名的桥梁,有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还有现代的武汉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这些桥梁沟通了河流两岸,让天堑变通途。同学们知道这些气势磅礴的大桥是怎么建起来的吗?今天,天杰哥哥就带大家走进中国最优秀的桥梁科学家——茅以升,听听他的小故事。 茅以升出生在江苏镇江,在这样一个江南水乡的小城中布满着各式各样的桥梁,在他儿时的记忆中,桥,早已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茅以升10岁那年的端午节上,家乡举行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这一年一度的盛会吸引了许多前来看比赛的人们,这些人们都站在一座桥上面,结果人实在是太多了,只听轰隆一声,这座不太结实的桥被压塌了,砸死、淹死了不少人。幸亏那天小茅以升因为肚子疼没有去成,才躲过一劫。但这件不幸的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上到下看个够。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本。 20岁的茅以升大学毕业以后,以第一名的身份考取了公费留学美国的名额,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读研究生。在美国学习的时候,因为茅以升成绩特优,康奈尔大学决定,所有来自他中国母校的毕业生,全部不用考试就可以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这也是他送给母校的一份特殊的大礼。 学成归国之后,钱学森回到了江南水乡,奉命建设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建桥在当年是著名的难题。因为钱塘江江底是厚达41米的泥沙,桥墩很难搭建起来;每年还有著名的钱塘江大潮的影响,江水时高时低、变迁莫测。因此,民间有“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谚语。但茅以升先生却不怕这些困难,重新进行勘探、设计,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雄伟的钱塘江大桥已经初具规模了。 在建桥末期,日本人开始全面入侵中国,日军飞机经常来轰炸。一天晚上,茅以升正在桥墩旁和几个工程师商量技术问题,忽然屋子里电灯全灭了。原来是因日军飞机出现,工地关闭了所有的电灯,以免成为日军的木雕。钱塘江大桥克服了重重困难,冒着敌人的轰炸,终于在1937年9月建成通车了。 但是,就在大桥建成不到三个月的时候,日军的铁蹄就快到钱塘江边了,为了阻止日军过江,茅以升亲自指挥,炸毁了钱塘江大桥的关键部分。轰隆一声,茅以升先生看着断裂的大桥,暗暗下定决心,等到抗战胜利的那天,我一定要把这座大桥再建起来! 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实现了自己的誓言,又主持修复了大桥。建桥、炸桥、复桥,茅以升先生坚忍不拔的性格始终不改。这座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不仅是中国桥梁工程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更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不朽篇章。这座大桥现在依旧还在使用,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去杭州,除了去美丽如画的西湖游玩以外,也去看看这座雄伟的钱塘江大桥吧! 好了,茅以升的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又在他的身上学到什么呢?快给天杰哥哥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