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古都中国NO.03 笑入胡姬酒肆中

诗词里的古都中国NO.03 笑入胡姬酒肆中

2017-01-16    09'58''

主播: 耳朵里的博物馆

365 7

介绍:
诗词里的古都中国——笑入胡姬酒肆中 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关注耳朵里的博物馆,我是小明妈妈郝好。今天,我要继续和小朋友们,通过古诗词走进不同时代的中国古都,上一期的节目里,我们认识了古长安城长安城这座城市,知道了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而且实行着一个特别特殊的制度,叫做里坊制度。今天呢,我们要通过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来认识认识居住在长安城里的人,一起来看看,他们在这座伟大的城市之中,是怎样生活的? 《少年行》 唐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这首诗的故事发生在唐代(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一个春日,长安城里鲜花盛开,城里的老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到曲江池、杏花园欣赏美丽的春景。李白也不意外,他约上了几个好朋友,一起骑着白马,在城内游玩,(这几位好朋友都是长安城有名的青年才俊)。等到游玩累了,大家说说笑笑地走进了一座酒店,这家酒店和别家可不太一样,酒店里的女孩子,都是外国人。金发碧眼的胡姬为李白倒上酒,这位大诗人喝了酒,诗兴大发,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地写下了三首《少年行》,而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其中第二首。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少年行》 唐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小朋友们,你注意到了吗?诗的一开头有“五陵年少”四个字,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四个字要拆开来看,“五陵”是指的汉代时,五座皇帝的陵墓,“年少”,其实指的就是少年。小朋友们听到陵墓可别害怕,在汉代五座黄帝陵墓的周围,其实居住着汉代的贵族们。而其中住在这儿的少年人,会被大家称作 “五陵年少”。因为来自贵族家庭,五陵年少就相当于古代“官二代”、“富二代”的代称。 ”五陵年少金市东“,其中的”金市“也是一个专门的称谓,是大唐西市的美称。大唐西市可是长安城最大的商业区,就像北京城的王府井一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是遍地黄金的一个地方。这些公子哥今日来到了长安西市,他们骑着白马,马鞍是用纯银打造的,这在人群中可十分的夺目。游玩得累了,他们就来带到胡姬酒肆,酒肆指的是专门喝酒的酒店,胡姬,这两个字,胡指的就是与汉人相对的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姬字是女字旁一个臣字,是古代对女孩子的美称。胡姬可以说是大唐西市里最亮眼的风景线,她们来自遥远的西域,有的来自新疆,有的来自伊朗,还有来自地中海的,这些年轻的女孩子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历经艰险,终于来到了长安城这座梦幻的城市,并且留在了这里。她们主要从事的职业,还是和她们特殊的长相有关,比如说成为酒店的服务员、成为舞蹈演员,甚至成为了唐代的歌星。 当时,和胡姬一起来到长安的,还有胡商,也就是从西域来的商人。这些商人从遥远的地方带来不少的特产,神秘的香料、美丽的珠宝、矫健的马儿,为唐长安城的人们,增添了不少不一样的生活乐趣。那个时候,最时尚的,就是生活得和胡人一样。人们会穿上西域风格的衣服,吃从西域传进来的食物,女孩子们画上西域流行的妆容,唱着西域传来的歌曲,这些来自于西域的特色,人们都在它们的名字前加了一个“胡”字,所以西域风格的衣服被称为胡服,西域流行的妆容被称为胡妆,西域传来的食物被称为胡食,西域传来的乐器被叫做胡乐,上到皇帝,下到老百姓,穿胡服吃胡食,在长安城里,刮起了一场盛大的“胡风”。 我们之前说过,长安城在当时,是个国际化大都市。远道而来的远远不止胡人,还有大唐北部的草原民族突厥人、西部的西藏先民吐蕃人、渡过大海而来的日本人、翻越云南重重高山的骠国人等等等等,当时的长安城,外国人的数量有五万人以上。他们来到这里,有的是来学习先进的儒家文化的,有的是来赚钱的,有的是来探险的,同时,他们把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带给了长安城,为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新鲜的血液。 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说过一句俗话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说,在不同地方和环境长大的人啊,想问题和做事情的方式也会不一样。碰到特别不一样的人,也就不太容易让自己习惯和接受,久而久之,还可能会和他产生矛盾。往大了说,当两个文化很不一样的国家起了矛盾,就容易变成冲突,甚至打起仗来。地球上频繁发生战争的地方,很多都是文化交流碰撞出矛盾的地方。但是到了长安,就变得 不一样了。这么多地区的文化来到长安城,它们被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吸收、接纳、融合,最后变成唐文化的一部分。 长安城正是以这样宽容的胸怀,接纳着从世界上各个角落来到长安城的人们。所以五陵年少们,才会纷纷到胡姬酒肆喝酒,游戏,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的笔下才会有如此生动,活泼的唐朝侠少们少年行。让我们最后再来回味一下这首诗吧! 《少年行》 唐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