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文艺大师No.10 藏在茅盾故居里的美国制造

四合院里的文艺大师No.10 藏在茅盾故居里的美国制造

2017-01-16    05'45''

主播: 耳朵里的博物馆

64 6

介绍:
藏在茅盾故居里的美国制造 在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13号的茅盾故居,是大作家茅盾先生晚年的居所。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说一说茅盾故居里一件奇特的文物。 走进茅盾故居的后院,在后罩房前廊的西边有一件套着玻璃罩子的机器。远远看去,很像锅炉一类的器具。走近看,玻璃罩上有文字说明。原来,这件器具就是我们要找的美国制造。小朋友猜一下,这件美国货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其实啊,它有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名字,叫电冰箱。是的,你没听错,这个又大又笨重的机器就是一台冰箱。那它为什么会长成这个怪样子呢?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代电冰箱。 1923年,世界上第一台单压吸收式冰箱在遥远的瑞典诞生。不过,这项改变人类生活的伟大发明,起因只是当年有两位年轻的学生,为得到学位证书而完成的作业而已。这两个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学院的年轻工程师布莱顿和孟德斯,在毕业时提交了这个举世瞩目的选题——一台简单利用吸收过程,用热量制冷的制冷机,启动这个过程的热源的能量由电、汽油或煤油来供应,世界上第一台电冰箱由此产生。很快,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在1925年生产出第一批家用电冰箱。最初的电冰箱它的电动压缩机和冷藏箱是分离的,冷藏箱通常是放在家庭的地窑或贮藏室内,通过管道和电动压缩机连接,随着技术的更新,后来才合二为一。所以茅盾故居的这种冷藏箱上面顶着一个像大帽子一样的压缩机就是第一代电冰箱。它的生产商是美国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在1927年通用电气就已经批量制造这种电冰箱。所以,茅盾故居这台旧式冰箱至少也是1930年以前生产的。 新中国成立后,茅盾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接到组织任命,茅盾携家人进驻北京。住到新房子,需要添置很多家具用品。茅盾夫人孔德沚总能精打细算,既满足家用,又节约开支。要论勤俭持家,夫人孔德沚有口皆碑。她跟随茅盾走南闯北,无论职务怎么变化,照顾茅盾的日常起居都是她的事,即使家里配备了勤务员,操持家务仍是她分内的工作。 解放初期,当时中国还不能自己生产冰箱,家里人口多,客人也多,如果有一台冰箱会方便许多。购买进口新冰箱要花费很多钱。茅盾夫人就到旧货市场寻觅,终于像淘宝一样买回了这台二手的旧冰箱。这台冰箱一直使用了20多年,它伴随茅盾一家人这么多年了,就像个家庭成员一样融入了茅盾的生活,即使到最后冰箱无处维修,无法使用了,茅盾夫妇依旧对它倍加珍惜,没有舍弃。在1974年,茅盾全家从文化部宿舍搬到现在的后圆恩寺胡同13号,旧冰箱也随主人一同来到这里,被安置在后院走廊外面。故居对外开放后,旧冰箱成了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 今天,当我们参观茅盾故居的时候,一定不要错过这件十分有价值的文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