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埃及No.02 罗塞塔石碑

大英博物馆•埃及No.02 罗塞塔石碑

2017-02-27    04'21''

主播: 耳朵里的博物馆

549 20

介绍:
大英博物馆•埃及:罗塞塔石碑 展品小档案 罗塞塔石碑 The Rosetta Stone 年代:公元前196年,托勒密王朝 出土:罗塞塔(今拉希德) 位置:大英博物馆G4号展厅 罗塞塔石碑 你眼前的这块石碑究竟在说什么?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人围着它看?其实,这篇碑文是一位祭司写的,文中将一位年轻的国王——托勒密五世——夸上了天,说他做了很多好事,比如修复神庙、取消神庙欠下的债务等等,所以我们要为他竖立神像,还要专门为他设立一个节日。看上去,这石碑的内容并不吸引人,好像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可是,所有想要了解古埃及文化的人,都得感谢这块石碑,为什么呢? 让我们凑近看看。这块石碑分成了上中下三部分,每一部分的文字是不是完全不一样?这些文字,从上到下分别是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所谓的圣书体,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英文叫hieroglyphic,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神圣的雕刻”。因为希腊人最早见到这种文字,都是雕刻在神庙上的,以为这种文字就是神庙专用的吧。其实这种文字当然不会只刻在神庙上啦,国王颁布法令、官方发布文件、诗人写写诗歌,用的都是这种文字。但是,这种文字还是很难写的,只有少数人才能够掌握的了。于是到了晚期埃及时期,又诞生了世俗体文字,它比圣书体还要简单、实用,因此就慢慢传播到了平民中去。 但是,这两种文字都随着古埃及文化的衰落而被人们渐渐遗忘,到了1799年,当这块石碑被拿破仑的军队发现时,世人早就不认得这些文字了。但是,最下面的那篇古希腊文字帮了学者一个大忙。因为这三部分文字写的都是同样的内容,只要读懂了其中一篇,就有可能破解其它两篇文字的奥秘了。而当时,许多欧洲学者都非常熟悉古希腊文了,他们都纷纷争当第一个破译者。最后,第一个成功破解的人是一位叫作商博良的语言天才,他年纪轻轻就已经精通多种古代文字了,再加上他的方法得当,因此比别人更早的获得了成功。1822年9月29日,他将自己的发现公诸于世,而这一天就被视为埃及学的诞生之日。因为从这一天开始,那些神庙上、方尖碑上、莎草纸上的陌生符号就可以被慢慢认读出来,越来越多的埃及历史可以被人们了解了。 最后留给你一个任务:到对面的1号展厅去找找罗塞塔石碑的复制品,看看最上面的那几行文字,究竟是从左往右读还是从右往左读?给你一个小提示,看看石碑上的小鸟面朝哪一边?小鸟面向的那一边就是文字开始书写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