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父母》第五章 第三节 赞助式沟通(3)能量创造

《教练父母》第五章 第三节 赞助式沟通(3)能量创造

2020-02-03    19'36''

主播: 王俊泉!

202 0

介绍:
这是一个共创解决方案的过程。由于在厘清需求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不再把着眼点对外,寄希望于外在人、事、物的改变来让自己感觉好,而是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让自己在良好感觉的状态下愿意多做或少做些什么,来创造一个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三赢的结果。因此,在探讨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沟通双方都是积极探索的,是趋向于正能量的探讨,进而父母和孩子都会发现更多的可能性,看到自己的内在智慧,并经由这份看到,提升了彼此的能量状态,彼此的信任感、亲密度增加。 我们再来看上述强强的例子。 我:很好,那你现在来思考一下,除了打同桌一顿,再挨顿批,甚至请家长这个方法之外,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心里平衡、舒服、高兴呢?(开始能量创造。) 强强:我不知道。(当孩子不习惯自己探索或还有抗拒时,往往第一反应会是如此。) 我:噢, 我理解。如果有方法可以令你心理平衡、舒服、高兴, 会是什么呢? (前半句继续肯定孩子,后半句的“如果”这个词很重要,当说“如果”时,暗示着这只是一种假设而已,于是听者内心会放松,灵感就容易出现。) 强强:嗯 我不想这件事了,也不理同桌了。 我:呵呵,看,很好的一个方法哟。除了这个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呢?(当父母发现孩子提出解决方案时,并没有体现出很有能量的状态,就在肯定这个方法的同时,继续探讨更多的可能性。) 强强:不知道了。 我:我理解,刚才你不是也说不知道吗?还不到一分钟,你就想出了一个方法哟。我相信凡事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办法。(巧妙地种入有效的信念。) 强强:我上课不再老用笔戳他,在他本子上乱画了。 我:强强,我发现你很勇敢。勇敢的人是敢于面对自己不好的言行的,我很佩服你哟。 强强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你还很智慧,这么短时间就想出两个让自己平衡、舒服、高兴的办法呢。此时感觉如何、(再次肯定孩子,支持他看到自己内在的圆满本性。) 强强:我心里舒服多了。谢谢老师。 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在能量创造的过程中,父母核心关注的是孩子的能最状态,而不是这个方法是否符合自己的想法; 第二,父母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允许各种可能性的出现,无论孩子提出的解决方案在你看来有多么无效或不现实,都请放下自己的主观判断,而给到孩子充分的肯定; 第三、在能量创造的过程中,同样保持探询聆听,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有了抗拒,一定是父母没有做到充分的聆听,所以,探询聆听贯穿始终; 第四、当父母发现孩子实在想不出令自己更有能量的方法时,可以用询问的语气来稍稍作些提示,往往这种提示是在孩子已经提出了一、两个方案之后,而且经由提示会令孩子愿意去探讨更多的可能性。 如父母可以说:“太好了,你已经找到两个方法,我也想到一个,你愿不愿意听听?;” 第五、父母鼓励孩子深入探索时,可以不断对孩子说:“太好了,这是个好主意,还有呢?” 最终,由孩子主导,父母陪伴,共同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并经由这个过程,孩子的智慧得以唤醒,在潜意识深处种入有效的信念,如“凡事都有无限的解决办法”、“我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等等,彼此的能量状态得到提升。这就是赞助式沟通。 有一位母亲打电话给我,向我哭诉。她有一位上高二的男孩。暑假时陪着孩子去配了一副 500多元的眼镜,结果开学一个星期,孩子就要求重新配眼镜,问原因也不说。 这位母亲当然就不愿意给孩子重新配。 可孩子在确认母亲不给自己配眼镜后,把眼镜当场给砸掉。母亲当时很愤怒,伸手想打孩子,可孩子人高马大,没打成。 更加生气。孩子也显得很生气,又把母亲的手包给剪坏。母亲更加愤怒,更不愿意给孩子配眼镜了。 于是孩子便不再写作业,理由是没眼镜看不到,上课当然也听不懂,所以就不写作业。一个星期后,丈夫也对她不满,认为她没教育好孩子,要求她给孩子重新配眼镜。 这位母亲内心无比纠结,如果配眼镜,自己心里的气难消不说,还担心孩子经过这次事件,以后会用同样的方式来面对自己;如果不配眼镜,又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 这位母亲带着孩子小武来见我时,孩子表现得很抗拒。很多父母发现自己无法和孩子交流时,往往会求救于自己的朋友或心理老师,同时会发现孩子不愿意见心理老师或自己的朋友。其实这很正常。因为在孩子的心里,你找人来与他沟通,不过就是给父母自己找了个说客,想来说服他的,他心里当然本能地就会有对抗。如果你找的人是个心理老师,他当然更不愿意,因为在我们大部分人的心里,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认为与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交流,就是证明自己心理有病,我们当然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有心理疾病。所以孩子抗拒是很正常的。(在这里,请注意,心理教练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是圆满完美的。在第一章有阐述) 小武双手抱在胸前,很不耐烦地看着我。(母亲告诉我,许诺他只要见见我,就去给他配眼镜) 我:递杯水给他。(探询聆听,通过递水给他,打破他的抗拒姿势) 小武:接过水,双手不再抱在胸前。 我:我理解其实你很不愿意来,如果是我,我也不愿意来。我又没病,为什么要让我来?况且妈妈找的人还不就是想给自己讲一堆道理吗? (探询聆听,说出对方的心里所想,表示理解与接受) 小武:看了看我,欲言又止。(我知道说到他的心里了) 我:其实,你这个年龄的孩子一般都很会为自己负责,我想你一定有说不出的理由,因为我们高中生,其实是很不愿和父母争吵的。 小武看着我,叹了口气:我是不想和她吵,可我说理由她一定不会听的。 我:你认为你想重配眼镜的理由妈妈一定不会同意? 小武:我们班同学都笑话我,说我戴这副眼镜像熊猫一样。可如果我把这个理由告诉我妈,她肯定会说:“当初是你自己选的,这才配完你又要配,你以为我是银行呀。” 我:你被同学笑话,感觉很没面子,理由又在妈妈那说不通,你其实也很纠结,是吗? 小武:看了我一眼,又垂下头。 我:我与很多的高中生做过交流,其实高中生不像初中生,还会与父母争吵,一般情况下是不愿意发生争吵的。通过与你的沟通,我发现其实你内心也很矛盾,因为就你的理性而言,你自己也认为刚开学重配眼镜不太说的过去,可咱们高中生又很要面子,被同学这样笑话很没面子。 小武:是啊,你怎么清楚我的想法? 我:呵呵,因为我也从这个年龄过来的,我们大概都有过同样的心理路程。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不像小时候不明是非对错,我们内心是很清楚的,是吗? 小武:嗯。 我:那现在事已至此,你想怎么样呢? 小武:我也不知道,先把眼镜配上吧。我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我妈,挺尴尬的。 我:我理解,我们常说,经一事,长一智,通过这件事的发生,除了把眼镜配上,你还可以得到些什么呢? 小武(有些疑惑):还可以得到些什么? 我:是呀,就如你前面所说,你之所以要重配眼镜,是因为不想被同学笑话,是想让自己有面子,是吗?换句话说,是想得到同学对你的尊重,是吗? (保持探询聆听,继续厘清需求) 小武:点了点头。 我:也就是说,你想重配眼镜,真正你想要的是份尊重,是吗?(保持探询聆听,继续厘清需求) 小武:是。 我:那事情到了今天,你觉得你可以做些什么,得到被尊重的感觉呢?(开始能量创造) 小武:我跟我妈去说,请她先给我借钱,然后从我的零花钱中扣,我自己来买。 我:听到你这么说,我能感到你是个很有责任感的男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探询聆听,肯定孩子) 小武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当你这样说时,是不是感觉有力量?对自己是不是多了份尊重?如果经过这件事,不仅你自己对自己多份尊重,妈妈也对你多了份欣赏,你和妈妈的关系更好,感觉如何? (继续能量创造) 小武想了想,说:等会见到我妈妈,我向她道歉,这事是我做的不对。 我:你不仅很有责任感,还很勇敢,我佩服你。 小武有些疑惑地看着我。 找:真正勇敢的人不是不犯错误的人,而是勇于承认错误的人。就如稻穗,你看真正饱满的稻穗都是头低下来的,是吗? (探询聆听,肯定孩子) 小武坐直了些,眼睛也亮了些。感觉他放松了很多。 我:看,短短的时间,你自己就创造了让自己更有力量,让自己感受到尊重的方法,可见你的智慧,同时如果通过这件事结束,换了眼镜,你在同学面前不仅有面子了,还对你肃然起敬,同时还令你父母为你感到很骄傲,你觉得会怎么样?你还可以做些什么得到这个结果?(保持探询聆听,继续能量创造) 小武看了看我,陷入沉思。过了一会儿,说:“老师,,谢谢你。我想在周五班会课时,我把我自己的这个经历与全班同学说说,告诉他们不要一时气急做这种伤人伤己的事,其实这段时间,我不高兴,我妈也不高兴,我们家整个氛围都冷冷的,谁也不好受。” 我握住他的手,说:“小武,我真没想到你会如此勇敢,如此担当,我很佩服你。我也相信,如果我把你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听到的人都会对你肃然起敬。敢于在公众面前道歉和露丑,这是大智慧的人才能做得出来的,我很感动,向你学习。”(探询聆听,肯定孩子) 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孩子往往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冲突,大部分情况是父母把属于孩子的猴子背到了自己的身上,让原本归属性单一的事情变成归属于父母与孩子双方共有的事情,将事情复杂化。只要父母能将原本属于孩子的猴子完全交给孩子,运用探询聆听和赞助式沟通,不仅事情容易解决,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高度的觉知会唤醒孩子内在的有效信息,提升智慧,并给孩子做到良好的情绪示范,提升彼此的能量。 太阳式沟通往往在以下情况没有良好的效果:第一是父母面对孩子的言行,并没有真正接受,总想运用某个方法让孩子快点 “改过”,达成自己的目的, 这时父母就做不到有效的探询聆听,会带着自己的“黄金床” 来聆听孩子,在整个过程中,会形成很多的自我判断,而听不到孩子到底在说什么,当然更谈不上对孩子全然地接纳与陪伴了。第二是父母在沟通的过程中,由于对“孩子本是圆满完美的” 不确定,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过早或频繁地给孩子各种建议,,久而久之让孩子感觉自己被下了个套,于是不愿意再与父母进行交流;第三是父母被自己的情绪所困扰,陷入到情绪陷阱之中,无法自拔,自顾不暇, 更别说照顾孩子了。所以,当父母有情绪时,要先运用明矾式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