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南信】忽而今夏(音:王子月)

【晚安南信】忽而今夏(音:王子月)

2017-01-17    13'13''

主播: 南信大广播台

53 0

介绍:
这里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广播台为您推送的【晚安南信】 ,我是今天的主播子默,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是来自我高中的好友笨笨淮的《忽而今夏》 五一假期结束回到北京之后,恰好学校又开始征订毕业纪念衫的活动了。其中有一件我觉得设计得不错,点开微信里的链接,挑了一件XL,便匆匆买了。尽管离我和这个园子挥挥手作别应该还有两年的光景。为什么买呢? T恤图案上这样印着,“2012与尔同行,2016忽而今夏”,本是写给2012年入学的同学们的话,却也敲开了刚刚从南京回来的我的心门。2012年高二的我文理分科之后进入新的班级遇见,而一转眼就到了这个夏天。 这个夏天刚刚开始的时候,坐在南下列车上的我终于可以暂时把北京的一切都抛在脑袋后面,把心情都放空等列车停靠。说是要放空心情,靠在座椅背上,却是另一番滋味涌上心头。大学转眼已经两年快过去了,这却算是第一次一个人在假期出发。 走出南京站的时候,没想到自己竟然有一种怯怯的感觉。微信里美月和潇昱早就说好来车站接我这个笨淮,我的小心肝早就抗议跳起了,一直在想是让他俩先看见我呢,还是我先从后面拍他俩的肩膀。在脑海里想了好多种久别重逢的方式,最后还是如往日一样相遇时简单利落地招一招手。平日里总是自嘲自己学土木学傻了,越来越理工男不解风情,原来与老友们再相遇的时候,还会这么细腻呀。不过估计那帮混蛋又要说“贱人就是矫情”了。 见到了白白净净美月和潇昱,才发觉自己黑得不行。还是家乡江苏的水土好,把美月养得越来越好看了。 北京这地方,每次回来人家都要说我沧桑。上一个暑假小学期的时候,老师闲得没事在教室里转圈,问问别人学习适不适应,想不想家什么的。唯独走到我身边,慈祥地问了句“你怎么这么黑呀?”我当时嘴里面一口水差点没喷出来…好像自己活得越来越糙,到了南京,三个人一拍合照,黑白配,最完美。 潇昱还是那么会带我们玩。 在午后就告别新街口,跨越大半个城区到一片丘陵地带。公路边向里望是一大片的密林看不见尽头,远处应该就是老山的轮廓了吧。沿着公路前行,终于在一个小路口进入了丛林。看美月已经走得有点累了,潇昱却还是用神秘诱惑我们,一路上只顾跟我们说路边的龙虾塘,和他寝室里吃蚯蚓的小乌龟。真的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了,周围多了草丛里悉悉的虫鸣,剩下的还是眼前看不见尽头的小路和四围的树林。 后来也终于是曲径通幽,眼前出现了一大片开阔草地,爬到坡顶,佛手湖也尽收眼底。就好像《桃花源记》里面写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高中的时候就和潇昱一起探索学校里的“秘密基地”,大学之后还能有这样的经历,恐怕也是没谁了。无所顾忌地坐在草地上的时候,也就能想到和他们许多美好的回忆。 因为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最真实的自己。就像天黑下来之后我们组成队形打着手电筒从小路返回,我会因为大大的虫子飞到我的脸上吓得大喊大叫。这要是在平时,可能就会是,旁边有美月这样的女孩的时候,怎么能这样失态呢。南方总是很潮湿,南方总是很松软。   第二天睁开眼的时候窗外已经是阴雨绵绵。我已经不会像高中写作文那样将这南方的雨境描写一番,写一写空气里泥土的味道?写一写雨滴滑落的姿态和声音?还是在文章里想象出一条雨巷和一个撑着油布伞的女孩?还记得当时写作文总想着把自己那点懵懂的情感都写进去,也在最后高呼了一个青春不朽。也记得当时坐在我身后还玻璃心的美月抹过的眼泪,那要比雨点剔透多了。现在面对这样的雨,只知道还是我熟悉的南方味道。说不出来为什么,也许是在北京待得久了,来到南京这个离我们的家仍有两小时车程的省会,和他们在一起,却也就像是回到家了。 在一个叫做云中小雅的地方俯看这个美月待了快要两年的城市,惊奇的是自己却没有一种陌生的感觉。心里想昨天看的《北京遇上西雅图》明明是“澳门遇上洛杉矶”,我们这好歹能叫“北京遇上南京”呢吧。说是北京遇上南京,实际上都是来自同一片土壤、同一个地方。 我矫情地端详着彼此,自己的卷毛代替曾经的寸头,但也是忙忙碌碌的凌乱着,猛然发现自己直到来找美月的时候才又注意一下仪表,在学校一双拖鞋、一张学生卡,甩一甩头发就可以横行天下了。看美月还可以像高中那样露出整个额头,我和潇昱一如过去那样相视一笑,咱们在一起的时候还像过去一样没变。 长长的解放东路的日子之后,每一次相遇就变得珍贵而又短暂,离别的时候自己却也讲不出太多的话。在那个东经118度42分,北纬32度12分,海拔22米的地方,女科学家留下的笑容是我最美的天气预报,告诉我下一次相遇之前,都是晴空万里的日子。   清明的时候我几乎是游荡了三天,喝了很多很多的酒,因为作为门将的我在决赛里丢了两个任意球,而明年此时,系队中就再也看不见一些师兄的身影。我很自责地去宿醉,也接受不了这一场失利,让退役队员永远抱憾。   但是想一想,人们似乎总是对他人的离开充满惆怅,而对自己的离开洒脱满满,这何尝不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冷酷呢。   可是要和美月挥挥手作别的时候不是这样,我做不出任何一样潇洒的离别,哪怕自认为是一个潇洒的人。红尘作伴潇潇洒洒这样的话在这时候都是放屁,我就是扭扭捏捏不像样地告别的,外表上还尽力装出一个大男孩的模样,内心早就成多愁善感的小女孩了。 觉得自己很幸运,20岁的生日也正好赶上这一趟南下旅程,不知道自己还算不算那个少年。少年觉得自己成长了,至少再也不会因为一张照片、一两句话沉思良久。可是少年又觉得自己没有成长,一个人走出文德楼的时候,脑海里一遍遍与美月简简单单告别的场景就让少年陷入长久的空洞。 回到学校之后,穿着去年的纪念衫在食堂排队,突然背后一个同学拍了我一下,“这件衣服我给女朋友当时也买了一件”,哈哈我是不是应该跟食堂师傅说来盘狗粮呢。“那我今年毕业衫得买两件,留着给以后女朋友穿”,我接着他的话一起笑起来。打开微信链接,还好征订时间没过,想着2012与尔同行,看着2016忽而今夏,对着尺码表纠结许久,终于挑了一件M号的。 忽而今夏,在南京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浪漫,一天天感叹,没有什么是最重要。也许告别美月他们之后,时间又开始过得飞快,每天还是会有新的问题,但是想一想南方的红和蓝,平淡的日子也就不至于那么单调、乏味甚至偶尔灰暗了。 这个夏天20岁的少年又开始像17岁的时候思索人生、思考本我,听起来可能有些浮夸或者带点幼稚,这样的思索带来了空洞,这样的空洞让少年对梦想有更深的渴望。但少年还不清楚这会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有的只是对结果的渴求,没有一个具象的场景。就好像少年连自己爱上的人究竟是自己爱她所以爱她还是自己想爱她才爱她都还不知道。 说不定再到哪一个夏天,少年就全明白了,不过到那时候可能就不能再称少年少年了。 写着写着,自己面对着电脑屏幕都笑了起来,一定是因为美月那么美啊,一定是因为笨淮有点点笨啦。 感谢大家的收听,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