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多家庭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头疼的就是孩子哭闹。有些父母,孩子一哭闹就妥协;有些父母,很强硬却没有情感;有些父母,左右摇摆,根据心情来解决问题……这些都是溺爱、瞎爱、乱爱,最终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越管越差。
我们不能只找方法和技巧,所有的理论都是系统性的,而家庭教育有共性更有个性。就如,此文中的家庭,曾经的家庭模式是“严母慈父”,妈妈越俎代庖,什么都管,又给不了温暖和力量,用瞎爱、乱爱、溺爱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而爸爸在家没有决定权,只能当个慈父,男人本有的原则和力量没有传递给孩子,从而造成家里的两孩子都挺好,就是儿子弱弱的,力量感不足;女儿容易有点小任性,容易纠结,上进不自信,也是力量感不足的表现。目前,孩子年龄小,问题不突出,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问题就会越来越明显。
经过文中的妈妈王健的不断学习,从自身改变,先处理好夫妻关系问题——女人尊重男人,给男人面子;男人疼爱女人,学会哄爱人开心,两人关系好,教育方向一致;再把家庭伦理关系梳理正常——孝顺老人,严父慈母,有了这个环境基础,运用宽严有度原则时,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其乐融融。
文中的妈妈不慌乱不烦燥地接纳孩子的情绪,给孩子包容和理解——这就是给温暖;文中的爸爸温柔地坚持原则,这是说话算话,树立了“威”,而对自己违反了约定并不矢口否认和辩解,而是勇于承担,不仅没有因此而失去威信,而是在孩子心中留下了真正的威信——这就是给力量。
而家庭中,当父母都在彼此的位置上,做好自己该做的,孩子就会坦然地面对自己的错误,从而愉悦地去正向表达并改错。“坏事”才能变“好事”,负能量才能转成正能量。不仅没让亲子关系受到伤害,反而增进了彼此的感情,让爱流动了起来,形成了良性循环——这就是爱与幸福理论中说的“所有的做法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约定不能只针对孩子。在美好生活践行班上,“规天矩地”的践行,就是要让我们最终建立起全家都遵守的家规,建家规的过程,就是家庭文化形成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