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谁在支持中国女足?| 虎扯电台

还有谁在支持中国女足?| 虎扯电台

2019-06-22    66'22''

主播: 虎扯电台

834 13

介绍:
1999年第三届女足世界杯决赛,中国女足点球惜败获得亚军,对于当时那一代女足运动员来说,那场比赛是职业生涯的最大遗憾。之后的2003年和2007年女足世界杯,中国队均止步八强;2011年世界杯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足未能进入决赛圈,曾经的遗憾却成了女足辉煌的顶点。 2019年,中国女足再次征战世界杯,6月17日凌晨中国队0比0战平西班牙队,与西班牙队携手晋级16强。赛后,中国女足主教练贾秀全留下了眼泪,女足这一路走得并不容易。知名电视主持人、足球评论员董路说,“换做20年前,我们不会满足于小组赛阶段取得这样的成绩”。 在赛场之外,中国女足乃至整个世界女足姑娘们的生活也谈不上多轻松。 国际职业足球运动联盟(FIFPro)公布的《2017年全球就业报告》指出,女性在足球史上一直被拒于门外,无法获得合理训练和资源,社会上也不赞成女性踢球。 去年10月,国际足联翻倍了女足奖金额,冠军队将获得360万欧元奖金,相比之下,去年俄罗斯男足世界杯,冠军队发过获得3230万欧元奖金。女足世界杯的总奖金也只有男足的7.5%。 中国女足头号选手王霜加入巴黎圣日耳曼后,14场法甲比赛制造了14个进球,被世界关注,球迷称她为“女梅西”。即便这样的世界顶级球星,在巴黎圣日耳曼的年薪也只有50万人民币左右——同俱乐部内马尔年薪3000万欧元。 之前有媒体透露,中国女足80%球员月收入不超五千元,“有些女足运动员一个月只拿到600元工资”,而男足运动员不乏收入上千万的人。 本期虎扯电台嘉宾、足球解说赵海宸认为,之所以欧洲俱乐部给女足的薪水不高,主要因为在一个足球俱乐部中,商业价值都主要依赖于男足,不管是声誉、广告、赞助都主要由男足创造。俱乐部下的女足球队更像拿男足赚的钱来培养,很难完全职业化。女足的训练很多都要安排在男足训练完之后。 女足商业化的难点主要是观众不多,董路说,“在中国,女足缺乏充足的资源和认可度,百分之九十九的球迷只在世界杯这样的大型赛事期间,才关注中国女足。中国媒体也是。”在世界范围内情况也差不多,“女足观众少的愿意之一是观赏性不足,身体素质比较好的欧洲女足赛事的观赏性更强,因为比赛需要速度与冲撞,”赵海宸认为。 女足不仅无法在收入上与男足相提并论,整个舆论环节都呈现出“男足不行,我们才关注、才寄希望于女足”的论调。 2008年奥运会,本想一展拳脚的中国男足与女足双双失利,导致国内的足球热情一度降至冰点,随之而来的影响是足球人口极具下降,有媒体称中国女足人口甚至不到1000人,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去从事看起来“没有前途”的足球运动。最近几年,国内足球热情重启,在下一个几年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足球的希望,看见更多的王霜。 想了解更多关于女足的故事,欢迎收听本期虎扯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