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13夜文章~记得一定要逼自己一把

晚安13夜文章~记得一定要逼自己一把

2018-07-10    10'32''

主播: 月猫

115 0

介绍:
《向往的生活》中,最近有一集,Angelababy和倪妮的到来,看完之后,先生意味深长地跟我说了一句话: 有些时候,逼一把孩子,或许也真的很重要。 是吕思清的到来,刘宪华和吕思清老师合奏一曲。但印象最深的,是王迅突然拿起小提琴给大家演奏,蓦地,他说了一句: “最对不起我妈,我第一把小提琴是41块钱,广州的金雀,我妈那时候工资一个月18元,两个月工资加上加班,才买了一把小提琴。 我特喜欢,刚开始,我也特喜欢。我就是后来不知道咋回事,莫名其妙就不想拉了,就很奇怪。 但我后来特别后悔,就我当时坚持一下吧,我可能就还可以吧,就起码现在还可以是个特长。” 后来,吕思清走后,Angelababy问刘宪华: “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 刘宪华说:“对,被逼着。” “那你小时候愿意吗?” “我不愿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就一直不想拉,然后我就参加第一个比赛,然后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了。” “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Angelababy问。 “非常非常感谢。” 后来有一个话外音,是Angelababy的头像,旁边写着一句话:“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 在教育问题上,一直有一个特别有争议的事: 玩重要,还是学习重要? 甚至有一种论调是:不要在该玩的年纪学习,不要在该学习的年纪去玩。 在站“玩”的家长中,学习如猛虎。 在站“学习”的家长中,玩如针毡。 孩子的天性是玩,但孩子的天性里,也有一份对生活的学习力。两者都是缺一不可,只要懂得分寸感,就是最好的事。 然而,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学习的孩子,但缺的是坚持学习的孩子和坚持学习的父母。 我高中有一个同学,从小练习小提琴。 2006年那会,可能是我们这个小城市唯一一个考过小提琴八级的学生。 她从小学小提琴,但她真的是看着一个个同学放弃的,最后只有她一个人坚持下来。 她们家经济状况不算很好,但她母亲觉得,就算省吃俭用,也要供她把这个爱好延续下去。 “初中的周末,我跟我母亲坐车去上海学琴,因为到后来,我们这座城市,已经没有小提琴老师能够教我了。 每节课是200元,当时真的是价格不菲了。但我妈一直跟我说,学都学了,一定要坚持下去。” 印象中,后来上大学的时候,当我们这些同龄人,还需要向父母伸手要钱,她兼职一天的演出费已经在800-1000元左右了。 撇开能不能赚钱,其实到了后来,我们都很羡慕这个有一技之长的同学,毕竟半途而废的我们,再拾起来,其实也真的要走过漫长的路。 3 在讲究孩子个性的时代,孩子喜不喜欢成为了第一要素。 喜不喜欢和能不能坚持,是一件重要的事。你给她的放弃,其实是她一次次的自我放逐。 有孩子的家长,不知道有没有发现:孩子的兴趣,永远都捉摸不透。 好像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又对这个索然无味。说好的“我可以坚持到底”,过了没多久就是一副“我不想学了”。 放弃很容易的,坚持很难。对于家长来说,也是同理。 有一个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是: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你当年放弃了那么多事,可能坚持下来就是不一样的光景。学习很难,坚持很难,每一件事,如果你能够做到“1万小时”,那么就有成功的可能性。 “为什么这么难的事,家长都做不到,偏偏让孩子去做呢?” 其实,当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的时候,你们已经在一起学习了,坚持是彼此的事。 很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没法成功。 一个长期做培训的老师,我曾经问她,那些有特长的孩子,现在都怎样? 虽然我觉得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但她告诉我:有特长的孩子,到哪里都不会太差。 “特长如果不能作为谋生工具的话,说得俗套点,至少可以让他们在未来工作的时候,同等情况下,加分,以及也为他们的未来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 4 是坚持,不是逼迫。 抓住孩子的天赋和兴趣,然后和孩子一起上船,一起出发,一起驶向彼岸。 身为父母,陪孩子一起努力和坚持,是最重要的事。 也请告诉孩子和自己: 不要觉得学习辛苦,每一条路都坎坷,今天你多一份底气,来日就多一份生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