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书堂.我读 第十三期
金庸之海大富算不算恶人
作者:问佛
海大富在《鹿鼎记》中虽不是主角,在第三回出场,第六回与太后决战力竭而死,可以说只占了书中极小的篇幅,但在书中绝算得上是一个形象突出、个性鲜明,令人记忆深刻的人物。
在金庸小说中,太监习武、功夫高深的,屈指可数。一是《笑傲江湖》中那位自创《葵花宝典》的前辈,但书中对这位高人着墨不多,只说是前朝宫中宦官,姓名与生平事迹皆不祥。二是金庸那部中篇《鸳鸯刀》中的萧半和,他本名萧义,为报父仇,净身入宫刺杀皇帝,虽未得手,但因机缘救得鸳鸯刀的主人袁、杨两位义士的家人,后改装易名。算得上是一位侠义之士。还有就是这一位海公公了。
海大富出场是在书中第三回,茅十八携韦小宝入京与其在一家小酒馆中相遇。
说其太监装束,“面色蜡黄,弓腰曲背,不住咳嗽,似是身患重病”。但功夫惊人,茅十八对其轻轻一推,竟被震得踉跄数步,束手受制,可见功夫十分厉害。他共教了韦小宝两套武功,第一套“大擒拿手”,第二套“大慈大悲千叶手”,是少林派的武功,但都教的似是而非,其真正的出身是“崆峒派”。为练克制“化骨绵掌”的功夫走了火,而令自己身受重伤,留下了咳嗽的毛病,才会被韦小宝凑巧毒瞎了双眼。
《鹿鼎记》中有许多奇人义士,都令人记忆深刻。比如陈近南的大义凛然、吴六奇的豪气干云,“百胜刀王”胡逸之的痴情、甚或胖头陀的憨直,瘦头陀的愚顽。
但海大富给人的感觉却是“诡异”。也许是其太监出身看起来弱不禁风,相貌平平,但功夫高深的缘故;也许是其说话阴阳怪气,让人难以捉摸的原因;或者是他拿出“化尸骨粉”淡定的将一具肉身化为青烟的缘故,都让人觉得海大富其人诡异。与可爱二字毫不搭边。
知道“顺治老皇帝出家”这个大秘密的只有六人。一位是太皇太后,应该是历史上流传的贤后——孝庄文皇后。她曾辅佐顺治、康熙两位皇帝,也堪称一位女政治家。另一位是顺治的皇后,就是书中的那位太后。还有顺治本人以及顺治的剃度师父—玉林大师。再者就是两位奴才,一是跟着顺治出家的侍卫总管赫巴察,再就是海大富。可见顺治对海大富其人是相当的信任和认可,所以才会命其查明谁是杀害端敬皇后、孝康皇后、贞妃、荣亲王的凶手。
海大富为了主子的托付,在宫中调查多年,甚至为了对付凶手的“化骨绵掌”而暗自练功,以至走火入魔;查明真相、揪出凶手,似乎成了他生活的唯一动力。这一点说明海大富对顺治绝对是极为忠心。
当深居宫中多年的海大富,知道是“假的小桂子”毒瞎了自己的双眼,竟也可以暂时不咎,而将计就计,利用其帮助自己来查明凶手。这又说明海大富性格中有坚毅隐忍的一面。他能够查出当年谋害其四位主人的人是一位身怀“化骨绵掌”阴毒之功的高手,并利用韦小宝与康熙的比武戏耍,找出蛛丝马迹,最终查明太后才是真凶,可见其心思缜密,颇善筹谋。海大富与太后对质一节,金庸写的相当精彩。两人唇枪舌剑的针锋相对,读来让人感觉紧张刺激,曲折离奇,却又入情合理。
海大富第一次与人动手是擒获茅十八,在问明其不是吴三桂心腹,也不是天地会余孽后,留了他一眼双手,将其放走。看似残忍,但其作为朝廷的代表,如此处置江湖上的反贼似乎并不为过。他欲下毒致韦小宝于死地,那也不过是因小宝毒瞎其眼在先。即使与太后对阵,抓住了宫女蕊初,也只是点了其穴道,并无随意加害。书中叙述其杀人仅有一次,是其为了向顺治皇帝证明“端敬皇后”等人死因,而杀害了五名宫女,文中也只是一带而过。
一面深陷宫廷内斗的漩涡中时时提防,一面又要完成前主子托付的重任而暗中调查。在多重压力下仍然能够久居深宫多年的人本身就已经很不寻常。这样想来海大富所表露出的冷酷,诡异也都情有可原。且不说他武功高强却不随意滥杀他人,仅凭其对前主子的耿耿忠心,也是极为难得。此人虽不可爱,也不能算作大奸大恶之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