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生命中那盏灯,只能自己点亮。
一直记得一盏灯。
我独自生活时的软弱从那里开始,我独自生活的坚强也从那里开始。
大学毕业后有许多年一直一个人租房住,在这个无亲无故的北方城市辗转,从东到南,租住过许多房子的苍凉和温暖。
曾经的一间在城南:二十几个平方米的小居室,不宽敞,但厨卫都齐全,难得还有着好的暖气,是让人喜悦的。唯一的不美满,便是原来的房东为省电安置的晕黄的灯。简陋的灯泡与房间甚是不衬,过于暗淡的光线也让人不适。
搬进来的第一天我就思量着要换掉它,但拖拖拉拉,不料竟是一年多。
灯泡吊得太高,这是真的。但更真实的原因是,我总固执地觉得,换灯泡这样的事是要男人来做的。这不是一件难事,却容易让我察觉自己的粗糙。虽然我是身边女朋友间的“女汉子”,也不能心甘情愿把自己活得粗糙。
于是,我怀着这虔诚温暖的心思,披着那盏陈旧的灯光,等待人生中那个对的男子。
那几年,辰光缓慢,结局悲伤。
还是热烈的年纪,恨不得爱情的每个环节都可以美得当花戴,不甘心迁就,学不会臣服。我固执地不肯出口,那些里生活细枝末节的失望仍然一点点吞没了我的温情。
漫长等待里,等到这样的心结渐渐被质疑被舍弃的时候,那个曾经以为要产生关联的那个人,也早已比肩过去,成了无关紧要的熟悉陌生人。
我站在昏暗的灯光里,心一点点黯淡。
实在是厌倦透了那盏晕黄,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叠着两只椅子踩上去,小心翼翼摇摇晃晃,终于是换掉了它。
擦汗的瞬间,才恍惚想起,这是一个意料外的结局。
我已经没有耐心,也没有情结,去等待一个男人来带给我一片明亮。随着年岁,相比那些浪漫的情结,我更愿意成为我身体的奴隶,以更多的用心和温柔去照料这具日益磨损的陪伴。
为什么那时爱情在最终没有善待我?我找到的答案是:我都没有善待我自己。
后来有一次,我在跟一个闺蜜的聊天中想起那盏灯,我告诉她我对单身生活状态的一点成熟,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开始。
从我懂得拒绝等待开始。
爱情于我,原来不是人生必须,而是一种锦上添花的运气。如果我有,我会过得更好。如果没有,我亦要人生精彩。
每个人生命中那盏灯,只能自己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