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际在于书

一日之际在于书

2017-03-05    12'48''

主播: 我是雪狐

14 0

介绍:
都说一日之际在于晨,总是美好的幻想着每天能够抽出一点时间去阅读一些关于朱自清、季羡林等大师级的旷世著作,但总是愿望落空,现实就是现实,并不是说前人著作无法像金庸小说里的吸星大法般地吸引我,而是生活总是让我那么难堪,比如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一定有一种感觉,就是生活节奏快的可以让你像肥猪一样飞起来。在城市里,我们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很难静心去读书或是写作。偏偏我这个人是个好学之人,在匆忙的时光中,爱好之多。比如书法啦、音乐啦、写作啦。但是人生哪里来的那么多时间等你去消磨殆尽呢?生存呢?哦,对了,还需要生存。为了实践生存之道,那么你只能将各种爱好抛之脑后了,至少让爱好在等一会儿时间。。。。 很是怀念儿时乡村生活,生活节奏之慢,景色之美,空气之净,还有我那颗像纯净水一样的心。那时好像身边的书并不是很多,只是学校里发放的一些课本而已,课外读物?简直比奢侈品还奢侈,所以在转学到城市里的时候自己每每见到课外读物便书不离手,完全可以忘记整个世界,沉浸在阅读当中。当时的那份渴望知识,渴望文化的精神,真的让现在的我羡慕不已。 现在长大了,想的多了,顾及也多了,身上心理的桎梏也就更加厚重不堪了。你无法释放自我,完全自我,放逐自己,任性自己。如果真的可以,那就不是你自己了。身边有个朋友,她的思想总是那么固步自封,总有自己凡人之外的思想,总有自己对事物不同的看法,我很欣赏也很矛盾,如果有一天你和十三亿人不同,那你是什么,你自己知道么?那不是高尚,更不是清高,而是你不属于这个世界,不属于这个国家。就像刘德华唱的歌曲《回家真好》中写的那样, " 回家感觉真好 别管世俗纷扰 把一整天的面罩忙和累的大脑都往热水里泡 让每一颗细胞 忘掉烦恼 " 其实你说,人人都愿意做那十三亿人么?其实不是,而是生活所迫,环境所迫,不得己,不融入,只能被抛弃。但如果什么都要独立,什么都要解放,那这个社会还会有秩序可言么? 家里的书柜上布满了尘埃,不是懒得是收拾,而是不知道从何下手。在春节的那段短暂的假期里,或许还能够达成自己做一个文人的愿望,每日闲暇,翻阅经典,直到读到两眼朦胧,视线蒙翳间与书海融合在一起。那段时间我认为是我最对得起自己的时光了,每两日基本可以读完一部著作,夜深人静时在去回顾一下所读内涵。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吸收和接纳着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真真地做到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很充实,满脑子都是著作、读书、文学等等。 大地回春,在忙碌,依然会读一读李小丢的笔下之晖,我曾经发过一个朋友圈,内容是:“读咪蒙的书评很容易受伤,那事对文化的一种践踏与亵渎,除了愤青式地暴力言语之外,无法看到一点雨文化相关的字眼,相反,读李小丢的书评,你会完全沉浸在文化长河之中无法自拔!”。的确,咪蒙火了,但却带着自己三八式的不停亵渎整个以她自己以外的世界,当然,也包括生活、时光。李小丢的书评,总是带着丝丝文化底蕴,让你在拜读的同时能感觉到文中之美,文中之韵律。品味字里行间的美感,使自己穿梭于作者的思想长河里。提及文化,人们总会联想修为,这两个词总是捆绑式地在一起。没有文化,只被自己世界认可的修为,那不叫修为。只有文化,没有修为,那只能是文化流氓。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你既没有文化,又没有修为,只有笔杆子,那么,你很快就成为下一个咪蒙了。 读书这个事情,不是一件小事,怎么说呢,就像徐静蕾说的那样,自己的书法,是从小每天都刻苦练习的结果。而读书,如果一天不读就会生疏,你可能连你曾经读过什么都会忘却的一干二净了。如果读书是一种多维度人生提炼的过程,我想坚持阅读就是你坚持人生提炼的一个过程,你付出了,自然硕果累累,你惰性十足,自然你所谓的文化也会抛弃你,只有当面对不可安排有序的时间,也许会打乱你所有的文化修行愿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