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春分,聊一聊关于春分的由来及有趣习俗吧

今日春分,聊一聊关于春分的由来及有趣习俗吧

2020-03-20    15'16''

主播: 嘉徽妈咪讲故事

779 7

介绍:
春分的由来 春分为24节气之一,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时间点在3月20日至21日之间,到了春分就代表春季已经过完了一半,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所以南北半球的白天和夜晚时间一样长。 过了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会越来越长,夜晚会越来越短。因此就有了“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 春分祭日 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 古代帝王的祭日场所大多设在京郊。北京在元朝时就建有日坛,现在北京的这座日坛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它被正方形的外墙围护,每次祭祀之前皇帝要来到北坛门内的具服殿休息,然后更衣到朝日坛行祭礼。 朝日坛在整个建筑的南部,坐东朝西,这是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人要站在西方向东方行礼的缘故。坛为圆形,坛台1层,直径33.3米,周围砌有矮形围墙,东南北各有棂星门1座。西边为正门,有3座棂星门 ,以示区别。墙内正中用白石砌成一座方台,叫做拜神坛,高1.89米,周围64米。明朝建成时,坛面用红色琉璃砖砌成,以象征大明神太阳,这本是一种非常富有浪漫色彩的布置,但到清代却改用方砖铺墁,使日坛逊色不少。 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时,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yì),行三跪九拜大礼。清代皇帝祭日礼仪有:迎神、奠玉帛、初献、亚鲜、终献、答福胙(zuò)、车馔(zhuàn)、送神、送燎等九项议程,也很隆重。 如今的日坛已经告别了祭日敬神的时代,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 关于春分祭日的神话故事  很久以前,有位帝王叫炎帝,因为看到自己的子民没有足够的粮食充饥,所以向上天祈求降予五谷种子,上天便派一只全身红色的丹雀把五谷种子送给炎帝。 但是,人们种了五谷种子后,五谷苗却没有开花,更没有收获到粮食。 炎帝问上天原因,上天回答说,因为太阳躲起来睡觉了,谷苗因为阳光不足而没法开花结果。 炎帝问上天要怎么才能把太阳找出来?上天说,需要有一个人在春分这天,骑着五色鸟去蓬莱仙岛,便能找出太阳。 于是,炎帝便在春分这天,骑上五色鸟去了蓬莱仙岛。 当炎帝来到蓬莱岛见到太阳时,便一把抱起了太阳,骑在了鸟背上飞回了家乡。 他把太阳挂在了家乡的城头上,让太阳光普照在大地上,从此大地五谷丰登,万民安乐。而炎帝则被人们尊奉为太阳神。 人们为了纪念炎帝,会在每年的春分这天,祭拜太阳,以表达对炎帝的感激之情。 春分习俗——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天,好多人喜欢玩竖蛋的游戏。 为什么在春分这一天玩竖蛋游戏?有人说,因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的太阳吸引力相对均衡,所以更容易把鸡蛋竖起来。 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不科学,春分竖蛋,这是流传下来的一个习俗。现在这个习俗不仅在中国流行,在国外也逐渐兴起,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小游戏。“竖蛋”也被赋予了寓意,比如添丁,人们会在这一天祈祷家族人丁兴旺,平安喜乐,无病无灾。 竖蛋每天都可以玩,靠的是技巧、细心和耐心。使用放大镜观察,你会发现蛋壳表面有很多细小的凸起,三个小凸起接触到平面,就能构成一个支撑整个鸡蛋的三脚架。当鸡蛋重心落在这个三角架里时,鸡蛋就能竖起来了。 竖蛋游戏的小窍门:选择刚生下四五天,表面光滑匀称的鸡蛋,让鸡蛋大头朝下,轻轻地放在桌面上,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选好支点,再慢慢松手。一次不成功不要急,耐心多试几次就可以啦。 春分习俗——吃春菜 相传在岭南一带,昔日四邑(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 “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采回的春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体健康。 春分习俗——送春分 还有很多和春分有关的习俗。“送春分”就是其中一个。 到了春分这天,便有人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春分习俗——粘雀子嘴 春分时节大家都会吃汤圆,人们会特地制作一些没有包心的汤圆,将它们叉在细的竹叉上,放在室外的田野中。这样鸟雀吃了这种粘嘴的汤圆,就不会去吃庄稼了,名曰:粘雀子嘴。 再有,在劳作中,最辛苦的就是耕牛了,所以到了春分,农民会做糯米团去犒劳耕牛,让它们顺利开展一年的劳作。 农民们还会祭祀百鸟,很多鸟儿到了春天就活跃起来,叽叽喳喳,就像提醒农时一样,所以农民祭祀它们一是为了感谢提醒,二是希望鸟儿这一年不会伤害庄稼,五谷丰收。 春分还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大人小孩都可以参与。不过青岛这两天的风挺大的,感觉人都快被刮起来啦,放风筝还是等一等吧! 最后要注意的是,春分时节,冷暖空气交替频繁,极易形成雷雨天气。所以,这段时节气候会不稳定,大家要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状况适时增减衣物,一定要注意保暖哦! 好啦,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春分这天,你们的家乡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习俗呢?一定要留言告诉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