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头:福克纳在小说《野棕榈》中写到一个濒临绝望的男人。他身陷囹圄,面对的是漫长的十年刑期,深爱的女人也因流产而死,万念俱灰中,有人给他送来毒药,但他最终还是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因为他想用保留残生而达到延长对妻子的爱情。福克纳写道:“……她不在了,一半的记忆也已不存在;如果我不在了,那么所有的记忆也将不在了。是的,他想,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
野棕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野棕榈》呢?也许你曾觉得它晦涩难懂。虽然小编并不懂酒,但仍觉得,这本小说有着很深刻的意味,细细品下去的话,就会像酒那般,既给你强烈的感觉刺激,也会让你觉得后劲很足,回味无穷。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品这杯酒。
《野棕榈》,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193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原名《我若忘记你,耶路撒冷》,后来由编辑更名为富有异国色彩的《野棕榈》。这部小说由两个各自独立的不同作品“野棕榈”和“老人河”构成,据作者说,这种写作方法是借鉴了音乐上的“对位法”。
“野棕榈”部分,写的是一对男女突破社会规范和世俗约束,为自由和爱情牺牲了一切,最终女的因堕胎而死,男的因非法动手术致人死亡被判五十年监禁。另一部分“老人河”,讲的是洪水泛滥期间,两个犯人,一个高瘦,一个矮胖,受命在洪水中救人,高个子犯人在水上漂泊了十天,颠沛流离了七周,圆满完成救人任务后回到监狱,却被荒谬地加判了十年徒刑。这两个故事中的四个绝望的小人物拼尽全力期望争得起码的自由和尊严,却注定了只是痴心妄想。
选择一个清冷的午后,小编独自搬着小矮凳在阳台读着这本书,书外是一片迷蒙的雨幕,书内也是一个迷蒙的世界,夏洛特和威尔伯恩的爱情是迷朦的,老人河上那个瘦高个犯人的命运也是迷朦的。
夏洛特就好像是一个魂灵一般的存在。她穿着肥大的男人裤子站在那里,她在工作台前忙忙碌碌的身影,她和威尔伯恩说着朦朦胧胧的情话,她就在那里,但你抓不住她,仿佛她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而是谁的一个幻想。
她是情人的幻想,也是作者福克纳的幻想。
与福克纳笔下许多女性角色一样,夏洛特也是一位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像石头一样硬气,为没有面包的爱情抛弃一切出走流浪,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她为到手的自由和爱情出走流浪。
夏洛特强烈独特的个性在字里行间展露无遗——崇尚精神上的自由。
而她心中有着一股强烈的渴望,对行动自由,对解放。这股子渴望在与威尔伯恩的邂逅后如洪水般喷涌而出。与威尔伯恩第一次见面后,夏洛特就坠入了情网,她没有像传统女性那样胆怯与含蓄,而是大胆主动地提出与威尔伯恩约会,并在两周后与丈夫摊牌。在她看来,无论处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干什么事绝对不偷偷摸摸。她不在乎世人的眼光,只要是想做的事,就没有什么能让她感到羞耻的。
在传统女性看来,夏洛特的离经叛道是不能容于世的。但是,在如今桎梏于世俗而越发狭小的自由之岛中,一个人要想通往精神自由之路,只能是如她一般肆无忌惮地去闯。夏洛特对于自己生命的热情与执着,像一把火炬那样忘我地燃烧着。
人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而夏洛特正是将这种自由选择的权利发挥到了极致。她那强烈的独立意识,鼓舞着她一直不放弃对自由的追逐。与威尔伯恩私奔后,夏洛特立刻去寻找住所构筑爱的小屋。为了生活,她以灵巧的双手支撑,制作起木偶挣钱。为了节省开支,他们移居至偏僻的湖边,夏洛特依然乐观地生活着,她的心从来都自由而宽广。即使后来跟着威尔伯恩到了矿区,她也很享受冰天雪地里艰苦恶劣的环境,可以随性地脱光了鞋袜在暴雪荒瘠里快活地奔跑着。即便是分娩时的生死抉择,夏洛特也毅然选择继续自己的道路,尽管那条路通往的是天堂。生如夏花般绚烂,不正是这样的么?
在夏洛特的心中,爱情“就像一直度蜜月,持续不断,长久永远,直到我们之中一人死去”。威尔伯恩说,夏洛特的“那种对爱情归宿的透彻自信态度,就像飞鸟相信自己的翅膀一样 ,那种对即将获得的本该属于自己的个人幸福所持的不顾一切的执着信念,会令她们突然展开双翼飞翔,离开体面的港湾飞入看不见海岸的陌生而又无所依傍的地域”。而夏洛特也承认,她所追求的这些,不过都是“从书本上读到的话”,自己“从未真正相信过”。因此,夏洛特的爱情观,只是从书中浪漫爱情所衍生出来的一种美好理想,但是像她一般将对爱情的追求与坚持付诸行动的人,又能有多少呢?
与坚强的夏洛特相比,威尔伯恩则是一个对生活缺乏热情与欲求的人。在没遇到夏洛特之前,威尔伯恩一直沉浸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与世无争,保持着一种单纯与沉静,从未真实地体验过生命的鲜活。在与夏洛特的爱情逃亡中,威尔伯恩也永远充当着跟随者的角色。
然而,在朝夕相处中,夏洛特成了威尔伯恩的精神导师,她的热情与意志逐渐影响着威尔伯恩,使他开始重新思考生活与爱情。然而威尔伯恩的结局更加令人动容心碎:由于非法的堕胎手术导致了夏洛特的死亡,威尔伯恩被判50年监禁,在常人看来50年监禁痛失挚爱,活着比死更加痛苦。但威尔伯恩没有选择自尽,他认为“记忆要是存在于肉体之外就不再是记忆。因为它不知道自己记住的是什么;因此,当她不在了,一半的记忆也就丧失,而要是我也不在了,整个记忆都得终止。”他想,“在悲痛的存在与不存在之间,我选择悲痛的存在”。以悲痛的记忆方式祭奠夏洛特,是他唯一可以让夏洛特一直活着的办法了。有人给他的囚室里带来一粒毒药,但是他很快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因为唯一能延长他所爱女人的生命的办法便是把她保留在记忆之中。
野棕榈部分便以夏洛特的死去,威尔伯恩沉浮在痛苦的记忆中度过下半生结束了。接下来进入 “老人河”篇章。
高个子犯人是“老人河”部分的主要人物。他按照买来的一本小说上的情节抢劫火车没能成功,被判入狱。不同于常人的是,他非常享受狱中平静而一成不变的生活。在这里,他能远离各种情感和欲望。
密西西比河溃堤泛滥之际,高个子临危受命,去拯救一个困于洪水中的女人。巨浪将他的船打翻,把他卷走,人人都以为他死了,这本是一个逃跑的绝佳机会,但是他从来没有这种念头。相反的,他竭尽所能去营救那个女人,在激流和漩涡中顽强抵抗,并帮助一位孕妇分娩。和他相比之下,那些由于忌惮他的囚徒身份而残忍地拒绝他的求救的人,嘴脸越发的丑恶。而高个子没有被一次次恶意的伤害所打败,决心靠自己和一条简陋的小船,一把破裂的木桨把女人带到岸上完成使命。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小船---需要还回去的物品,自然也是使命的一部分。为了能够归还那条小船,他一直用条藤蔓把自己和那船栓在一起,无论他到哪里,都不与小船分离。他尽了自己的职责,最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告诉人们:“那儿是你们的小船,这就是那个女人”。
圆满完成救人任务后,高个人仍旧回到监狱中,即使是被荒谬地加判了十年徒刑,他也没有觉得不公平,而是依旧像以往那样平静地活着,享受着牢狱的生活。他的人生期待只是重复简单、不变的生活,而对他而言,相比令他伤痕累累的社会,监狱正是最理想的地方——虽没有自由,却也没有伤害。这就是他选择存在的方式。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我若不纪念你,若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或许,作者一开始为小说命名的《我若忘记你,耶路撒冷》,意味便在此处。耶路撒冷,是信仰,是自由,还是别的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它都是不可被遗忘的,否则,情愿追随而死。日益狭隘的生活,迷茫麻木的活法,让很多人都遗忘了某种最珍贵的东西,那是生命为之而鲜活的东西,为此宁愿舍弃一切去追寻,如夏洛特;或放弃一切去守护,如威尔伯恩,如无名的高个子犯人。
咏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