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个爪吧!古代的猫痴患者 文/香江散人
爱猫的人认为,猫是主人,自己是奴隶,是铲屎官。其实爱猫之心,古已有之。任你才子佳人,小肉手一伸,也逃脱不了铲屎的命运。
宋代养猫已经蔚然成风,还形成了专门的宠物食品产业。《梦粱录》记载:“凡宅舍养猫,则每日有人供鱼鰌(泥鳅)、养鱼、虮虾儿等。”要知道这样的伙食可比一般平民百姓还好。《武林旧事》中还曾记录了临安的宠物产业,有专门的猫市,里面的宠物用具一应俱全。
在宋代这样轰轰烈烈的养猫潮中,出现了一个堪为所有猫奴表率的代表性人物:诗人陆游。陆游写下了大量关于养猫的诗篇,其中对猫咪那种又爱又恨的曲折情感,想必只有养猫之人方能体会。
古人为表达对猫咪的亲密,把猫叫作“狸奴”,意思是“宝贝小心肝儿”。陆游从别人那里获得了一只猫,写了一首《赠猫》诗:“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资俸薄,寒无毡坐食无鱼。”宋人陈郁也有《得狸奴》诗一首:”穿鱼新聘一衔蝉,人说狸花量直钱。旧日畜来多不捕,于今得此始安眼。”这两首诗中提到的“裹盐”和“穿鱼”,指的是宋人把接猫回家当作一个至关重要的仪式,像娶妻一样要给“聘礼”,就是盐或者鱼。
陆游得了这么个小萌物,心里可高兴了,又写了一首《赠猫》:“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
他对猫的感情,有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一开始陆游还是把猫当做具有实用家居功能的宠物,养猫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书不让老鼠啃(“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连夕狸奴磔鼠频,怒髯噀血护残囷”)。渐渐地,陆游对猫有了更深的感情,觉得它任劳任怨,实在难能可贵。虽然没吃到什么好东西,但还是兢兢业业地抓老鼠:“鱼飱虽薄真无愧,不向花间捕蝶忙。”
再后来,陆游终于发现猫的另一大妙用——暖床!“服役无人自炷香,狸奴乃肯伴禅房。昼眠共藉床敷软,夜坐同闻漏鼓长。”“昼眠共藉床敷软”这么软绵绵毛茸茸的一大萌物趴在被窝里,还打着呼噜,诗人觉得,白天睡觉也不是浪费时间了,原来搂着猫睡觉,也很舒服嘛。
陆游最有代表性写猫咪的名作就是这首著名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风卷江湖雨暗村,
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
我与狸奴不出门。
诗人在风雨交加的夜里裹着毯子和猫咪一起围在暖和火炉边不愿意出门,实在是一副想来都很惬意的画面。
另外一位大诗人黄庭坚也是出名的猫奴,他有一首《乞猫》诗:“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原来是因为黄庭坚家里的老鼠仗着猫死了,晚上放肆地闹得很凶,把碗盘弄得叮当作响,诗人不胜其烦。于是当他得知别人家的猫即将生小猫的时候,就赶紧去买条鱼,好“聘”一只猫到家里来。
再来看几篇女性猫奴的心声。清代常熟女诗人归懋仪,号虞山女史,著有《咏猫》绝句两首:“客窗岑寂似枯禅,猎猎西风欲雪天。惟有狸奴解人意,薰炉软褥共周旋。”“花砖日暖睡初安,稍得馀腥亦自欢。知道主人书有癖,不教饥鼠损丛残。”
仍然是延续陆游的思路,强调猫的家居功能。另一位常熟女诗人季兰韵,还有两首特别的作品,分别是人类视角对猫咪的告诫和猫咪视角对人类的回应。
季兰韵有一首名为《谕猫》的诗。「谕」是「晓谕丶命令」告诫的意思,是一篇写给她家喵星人的行为规范,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行为规范都包括了哪些吧!
“吴盐亲里取,聘得小狸奴。玳瑁名堪锡(猫系玳瑁斑者),金银眼恰符(吴俗猫以金银眼者为贵)。但能家鼠绝,莫叹食鱼无。谕汝言须记,庖厨不可趋。”
这只猫是从季兰韵家的亲戚那里“聘”来的,有玳瑁的花纹,是十分名贵的品种。尽管是这样一只花了不少银子的丶长着名贵的“金银眼”的喵星人,主要工作居然还是抓老鼠。所以季兰韵给猫的行为规范就是,离厨房远一点!不许私自偷吃鱼!这样一只出身名门、身娇肉贵的猫,屈尊枉顾来你家给你干活抓老鼠,居然还不给鱼吃,这主人也是其心可诛。
紧接着猫咪行为守则之後,季兰韵还用猫猫视角写了一首《代猫答》:“衔蝉蒙豢养,愿却不仁名。鼠子当勤捕,鹦哥岂敢惊?远庖遵主命,念佛学人声。白昼藤墩寝,清宵守到明。”
她幻想中的猫在听完主人的命令後都说了些啥?感谢主人的包养,我一定排除万难抓老鼠,一定没事不去调戏鹦鹉。一定听主人的话不去厨房偷吃鱼,还会念念佛经为主人您祈福。虽然我白天趴在墙根睡觉,但夜晚我一定会惊醒守通宵,不让老鼠有任何可乘之机。
虽然感觉猫的生活不太好过,但看看归懋仪笔下的狗,感觉猫似乎还是要幸福一点。归懋仪《鹰犬》第二首写狗的诗是这样的:“细身田犬五尺长,四足矫捷不可当。首昂喙利两眼赤,众犬视之皆辟易。饲粮常少患肥痴,僵卧廊间甘伏雌。秋清山高风夜吼,一朝踪迹狐兔走。”
看到了吧,这就是传说中的的“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啊!这只汪星人威风凛凛,其他同类看了都敬而远之,居然都不给人家吃饱饭,还美其名曰怕人家痴肥了以後行动不便。不给人家吃饱,还要人家看家护院,简直比剥削工人剩馀价值的资本家还过分。
所以,结论就是,原来人类厚猫薄狗的传统,很早就已经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