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雨水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 愈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2月18-20日,这时太阳黄经位于330°。   从雨水开始,太阳的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逐日增加,在中国黄河流域,气温逐渐回升到0℃左右,冰雪融化、降雨开始。因为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就是黄河流域一带,人们看到降水由雪变成了雨,因此给这节气取名“雨水”。  如果说立春是春天的“序曲”,只是刚春意萌发,还会乍暖还寒的话,那么雨水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人们会明显感到春回大地,田野一片生机,正是九九歌中的“七九河开、八九雁来”时节,农民们快要闹春耕了。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五天): “一候獭祭鱼, 二候鸿雁来, 三候草木萌动。” 意思是说,水獭开始捕鱼了,捕得太多以至于摆在岸边排起来,5天后,大雁开始飞回北方,再过5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大地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五代齐己有《野步》诗,其中“田园经雨水,乡国忆桑耕”句,就是描述的这一场景。 雨之古字 雨水的雨的古字,上面一横象征天,横下面是穹隆象征,象征云气升腾;说明“无云不成雨”。风流云散,别而为雨,由此,穹隆下有四行雨点 ,每行三点。这个象意,四是四方,四维;三是雨露滋润,天地气和而成甘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雨水养生 为了健脾祛湿,预防“倒春寒”引起的内脏郁热、人体贪凉的问题,在饮食上要保持中庸和均衡,吃热饭热菜,保持五味不偏,少食生冷之物,同时要慎吃辣椒、白酒、羊肉等性温、性热的食物,可适当吃些较温些的甜食,正如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可多吃些诸如韭菜、鲫鱼、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小米等食物。   其中豆苗和荠菜被称为“雨水节气最佳食物”。   豆苗作为食品,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是豌豆萌发出2至4片子叶时的幼苗,鲜嫩清香,最适宜做汤,是当之无愧的“清热祛火美容菜”。   而有“药食两用护生草”之称的荠菜自古以来就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野菜,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降低血压、健胃消食,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