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信息到了,人远了

别让信息到了,人远了

2016-09-14    09'19''

主播: 伍扬.

438 16

介绍:
别让信息到了,人远了 文/大君 明天是中秋节,花好月圆的日子。在中国的传统里,明天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可自从身处离家数千里的地方读书后,就很少有机会感受这个节日的温情了。 节日的大街上,总少不了人。除了举家老小的游玩之外,更多的我想是远在他乡无法和亲人团聚的人。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两个丫头随意的谈论着中秋节回家的事情,说着家里的习俗,正被她们脸上洋溢的幸福感染时,微信忽然想起来。是两个简单的信息,一条是来自爸爸的“明天过节,给你打了点钱,自己安排”;一条是来自妈妈的“买了你爱吃的,过节自己玩的开心”我看着这两条简单的祝福,内心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微信是我最常使用的通讯软件,里面的好友也是我较为熟悉的,但随着好友人数的不断增加,彼此的关系渐渐难以维系,只有偶尔过节时候的一条群发的问候。可是现在,微信群发功能被人熟知之后,我就总是莫名其妙的收到很多信息,来自那些许久不曾联系的人。大多数是一些验证类消息,比如“看看有没有被别人删除,你也试一试,然后附加验证方法”或者是“群发有礼物送,扫二维码关注送礼物,真实有效”亦或是“亲,投个票吧”这些没有署名也没有尊称的微信,总是会时不时出现在我的聊天置顶位置,而这些人一旦出现,我总会考虑其重要程度和关系亲密度选择性删除一些人,因为他们的存在与我并没有多大益处,反而会莫名收到这些无聊的信息。其实这也就说明了,我们之间的关系,在你一次次的不信任和利用中渐渐的淡了。给这些人一个小的建议,不妨可以选择用短信或者电话的方式,我想这样很多人会非常乐意接受。因为我常常采用这种方式,给一些许久没有联系的朋友偶尔发送一条短信,或者打一个电话,一来验证一下她是否更换联系方式,二来还可以重温一下情感比起冷不丁一条微信来的有效可靠多了。 说到关系,我觉得越长大关系好像越淡。小时候,我们总会和好朋友亲密的不行,一旦闹矛盾马上吵个天翻地覆,而且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不和你玩了”但是长大之后,好像也除了几个熟悉的朋友外,和其他人的关系就好像变得很淡很淡,见面打声招呼,然后各奔东西,毫无不舍和挽留之意。可能是长大了大家都有了各自的想法,所以既然没有同一的观念,也就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去了,如果你我恰好方向一致就顺路,至于熟与不熟分别之后也就没有考虑的必要性了。 别说朋友之间了,就连与家人的关系,也会随着年龄和距离变得有些淡。我常年身在外地,家好像就变成了我的临时居住地,有时候在家里需要一些东西的时候,都有些懊悔没有带回去觉得很不方便。渐渐的长大后,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所以除了吃饭的时候会跟父母简短的“报告”一下最近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之外,其余的时间,好像更愿意拿着手机对着冰冷的屏幕说话。有一次,家里停电,在一切电子设备完全失效的情况下,我只能和父母面面相对,然后沉默了数分钟后,开始了一次漫长却不深入的谈话,他们总是想从谈话中知道我生活动向,可机智如我,总是巧妙的避开了敏感话题,比如谈恋爱,工作等问题。虽然我们只是闲谈,但从聊天中渐渐发现,原来我们的代沟随着年龄在增加,所以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才会渐渐淡了,但亲情是永远也无法割断的纽带,彼此之间还是有很多与旁人无法说的话。当我离家在外时,孤独无助时,总会想起家的温暖,这种关系,岂是不经常联系就能淡忘的? 随着信息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中的谈话越来越少,在网上好像永远有刷不完的表情包,说不完的段子,可一到现实中,却话不投机半句多了。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建立在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之中,为什么总要隔着一个冰冷的屏幕去对话呢?如果觉得我重要不想消失在我通讯录里,那就约出来见个面,或者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或许此刻,也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你呢?
上一期: 写给十年前的自己
下一期: 失忆的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