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家长不知道:爱做家务的孩子不会变坏。
放假在家闲着没事,把小外甥叫到屋里来玩烘焙。
我把东西堆在厨房里,等着他自己来烤披萨。
外甥来了,我在一边弄面团,指着一堆菜跟他说,“小帅哥,去把这些给咱切了,等下好摆盘。”
外甥闪着大眼睛,看着我说:“我不会用菜刀啊!”
我们两站在厨房大眼瞪小眼。
最后,我败下阵来,抽出一把寿司刀,切着秋葵说:“我小学二年级就会给自己下挂面了,你十二了,竟然连个菜刀都不会用?”
外甥有点委屈看着我切菜,我把刀递给他,手把手的教他用。
当天做的披萨虽然颜值略差,他却很开心地吃掉了一多半。
我跟孩子的妈说,厨房可以从咱家儿子的“禁地”里划掉了。该做的家务还是要学的。
现在的孩子很辛苦,每天上学,做作业,参加各种兴趣班,玩的时间特别少。现在的父母也很辛苦,照顾孩子吃喝拉撒,陪作业陪到要爆血管,之后还得做家务。
家是一个共同体,从来没有规定,家务一定要谁来负责。互相的体谅和协助是非常重要的一课。
我记得以前,每到大扫除,姐姐和妈妈就会开始擦擦洗洗,收拾家里那些细致的地方。我和老爹就自动去整理重灾区——厨房、卫生间,顺便做做饭,洗个油烟机什么的。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就连饭都会特别香。
集体劳作可以培养感情。另外,当你发现洗衣服,拖地,擦窗子,洗灶台等这些活,都不是那么容易做的。那你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就会更注意保持它的清洁和整齐。
爱做家务的孩子都不会坏。
哈佛大学的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还有专家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网上有一张流行很广的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列出了从9个月到13岁,适合孩子分担的家务内容。
如果仔细看这张家务清单,会发现,这是一张“训练表”。它根据孩子的成长状态,安排他可以做的工作。
比如,外甥12岁,表上是这样写的:“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
虽然中餐和西餐做法相差甚远,但我指挥他自己去烤个披萨也不算是“过分要求”嘛~
曾看过一本叫《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的书:
一位自己身患重病的年轻妈妈千惠,教4岁的女儿阿花做饭和做家务。千惠去世后,小小的阿花不仅能自己照顾自己,还能给每天忙于工作的爸爸做饭,打理。
千惠妈妈这样说:“阿花,做饭这件事与生存息息相关。我要教会你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务。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能够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
其实这本书本身是一家三口的回忆录,零零碎碎的语言风格让我几次都想放下。可看到这句话时,我突然就释然了。
做饭的5岁小姑娘阿花
既然来到这世上,父母注定是比孩子早走的。在他们小时候,我们可以替他做很多的事,成为他们的避风港,把他们保护的很好。可这仅仅不够。在小鸟长成大鹰,要独自翱翔于天地间时,他们是不是有能力去抗击风雨,才是我们为人父母更应该思考和关注的。
不能给孩子提供太“方便”的生活。
方便意味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意味着等待的过程被大大缩减,意味着快感被瞬间满足,意味着减少了他学习和体验生活的机会。
当他离开家这个避风港,发现世界并没有那么多“方便”可行时,问题就会接连不断。这是非常可怕的事。
很多父母总觉得孩子做事特别操心,切菜会不会切到手?擦窗户会不会掉下去?
其实这些操心后面带着满满的不信任。
不相信孩子会做好别人都能做好的事。
身边有位朋友在自家宝宝很小的时候,就用小水果刀教孩子切香蕉。她说,切香蕉是最安全的,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小刀的使用。她和孩子约定,只要她在家,孩子就可以在厨房玩,妈妈会教他使用小工具,等大一点了再学别的工作。他们家孩子小学一年级时,就可以自己做些水果蔬菜沙拉之类的小菜。
教给孩子工具正确的使用方法,就是对他最好的保护。
有些家长会觉得,让孩子去做事,特别磨蹭特别烦。还不如自己去做的快。
一个处于学龄前阶段(3-6岁)儿童的孩子已经开始能够对大人的要求表现出不耐烦和抵制的情绪。这时候,你让他去做事,可能要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这也是培养孩子养成帮助人的好习惯的大好时机。
四、五岁的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收拾自己的东西,饭后把碗放到水池,脏衣服放进指定的地方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协调能力、灵敏度和集中力。即使有时候孩子可能做不好或者要重复做,也是在帮助他去理解父母意图的过程。此时父母需要一些耐心,让他自己去完成某些工作,让他理解,人和人之间是需要互相协助的。
如果在劳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体验到乐趣和成就,那养成好习惯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那么如何让孩子好好做家务呢?
千惠妈妈的口头禅是“不发言,不帮忙”。
教孩子做事情时,最重要的就是尽量让孩子独立思考和体会,自己把事情做完。
这看起来简单,对父母来说却相当的难。在书里,阿花有时候会做错事,千惠也不批评她,而是让她反复做几遍,有时饭做砸了,妈妈就和她一起找原因,重新再来。
阿花毕竟只有4、5岁,直接做饭是高难度的技艺。
在现实生活中,建议家长让孩子从简单的家务做起,当然也要注意一些方式方法:
1.给孩子下明确的任务。
不要说“把房子收拾干净”,这实在太笼统了!告诉孩子,“把你的小熊放回箱子里,书放回书架”。
一开始把任务细致化,分步骤去完成,慢慢你再说“去收拾房子”,孩子就知道要整理,清洁的工序和步骤。
2.为了你和孩子,请收起过度的“完美主义”。
很多人以为“完美”就是要做到一百分。现实生活中的“完美主义”往往是——“衣服必须过水三遍”“桌子必须擦到蚊子落上会滑倒的程度”——这些非常细致的要求。
对孩子来说,“尽善尽美”等于打击积极性。这不是在做科研,标准稍微放松一点不要紧。孩子好不容易扫完地,擦好桌子,结果家长一看,就说,“你看你看,这里没擦干净,那里没弄好!”
努力换来挑剔,孩子体验到的是挫败感。你看下次孩子还会主动干活吗?
3.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如果家长把做家务当成负担,在教孩子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带上“怨气”。不要在孩子面前去抱怨或者互相埋怨家务活多么的琐碎无聊,这会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
尽量让孩子们明白,家务是大家分摊工作的一种,他的帮助可以减轻大人的负担,父母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陪他做一些有趣的事。
当然,具体教孩子做家务的方式也有很多,适当的奖励,变换工作内容,留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等等。有孩子的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宝贝的特点,自己去发觉那些适合的方法。
养孩子不易,希望各位家长们偶尔也能“佛系”一点,放开手,让孩子们去做吧!